十二月的北京寒风凛冽,但一场关于“创新”的峰会确为北京增添了几分冬日暖阳的意味。12月14-16日,2018T-EDGE全球创新大会在北京大兴隆重举办,此次大会以“新&生”为主题,以“新消费”“新技术”“新世界”为三大主题日,超过100位创新领袖及五千名行业先锋围绕“大文娱”、“新零售”、“新消费”、“金融科技”、等前沿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其中,围绕“AI渗透实体产业”的一场讨论格外引人注目。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都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活力或许能冲淡这金融寒冬下的阵阵伤痛。
“AI+”驱动实体产业发展
9月1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家领导出席了大会并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在贺信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实体经济是市场的主体,实体产业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推动了传统产业变革,促使实体产业在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环节发生了群体性技术革命。在“互联网+”方兴未艾之时,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AI+”成为新一代促进实体产业发展的有力驱动。
在T-EDGE全球创新大会“AI渗透实体”的圆桌讨论上,来自昆山大学的李昕教授指出,目前AI已经充分应用到制造业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上。AI的应用使制造业产业线非常复杂的物流过程变得简单,通过对传感器信息的智能分析降低了故障率,从而控制了成本。李昕的同学,昆山杜克大学的教授邓仰东分享了AI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到高铁故障的自动监测和维修上的事例,其主要原理是对高铁上一千多个传感器每秒传回来的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
有趣的是,来自麦仑科技的CEO谢清禄把自己的公司定位为下一代微特征识别AI技术公司。下一代微特征不是掌纹也不是指纹,而是手掌的脉络。通过特殊方法对手掌脉络进行分析提取,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新的生活方式,比如乘地铁时用刷手代替刷卡。
十一贝科技创始人兼CEO杨威则认为十一贝在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多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为其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资源错配问题,并通过智能决策平台提供消费决策的服务。十一贝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比较复杂的消费者生活决策领域,例如保险、人力资源等领域。杨威讲到,保险、人力资源场景有两个特点:第一,消费者在场景中整个决策的复杂度非常高,是网络结构,而不是单点结构;第二,消费者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面对未来的规划和自我认知时缺少智能辅助分析。基于此,十一贝为解决消费者此类需求,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来帮助消费者提供智能决策方案。
用AI“锤子”砸场景“钉子”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到,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千家,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AI新的技术怎么去渗透现实的商业场景,也是摆在业界中的问题。
在圆桌讨论上,钛媒体联合创始人,ITValue发起理事刘湘明抛出一个观点,即AI技术是“锤子”,但锤子终究要砸到钉子才能发挥作用,怎样找到场景这个“钉子”也并非易事。对此,小鱼易连创始人兼CEO袁文辉认为,只有当你真正在业务流程中遇到了“钉子”,人工智能这个“锤子”才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公司应用AI很顺畅,都是遇到问题再想解决方案,当发现AI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时就真实落地产生价值了。小鱼易连不是AI公司是做云视频的公司,正是因为在云视频各种应用当中,碰到了‘钉子’,这时候拿起人工智能这个‘锤子’就把‘钉子’解决了。”
李昕非常同意“锤子”找“钉子”观点。他坦言,AI技术本身是能帮企业寻找客户需求的。这个场景最重要的落地应用是AI驱动的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要知道哪些客户对哪些产品感兴趣。用AI的方法对客户进行分群,去发现不同客户群体间的差异化需求。
杨威则是完全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去思考AI落地产业场景的意义。拿保险行业来说,整个保险产业是由精算师和数学模型构建的产业,消费者的决策逻辑和产业计算过程、理论框架很接近。既然保险产业是由模型构成的,那模型也可以站在交易的另外一端,帮助消费者做决定。保险产业不是消费者主动发起,而是产业发起并驱动的,目前行业整体发展方式比较传统,也因此有较大的科技赋能空间。在这样的行业场景下,人工智能能得到比较包容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大规模的快速建立闭环,在闭环的基础上去发展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逐渐向消费者的需求去逼近。人工智能应该是帮助消费者弥补信息不足,保证消费者在信息充足的情况下做正确的选择和决定,比如说十一贝的人工智能保险计划书,能打败同行业99%的人工水平。
AI领域鱼龙混杂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刚刚落幕,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就在下午发布内部邮件,宣布百度组织架构整合,ABC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承载人工智能To B业务和云业务。此番调整被外界解读为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叫板腾讯和阿里的重要布局。路漫漫其修远兮,俞敏洪在近日发表的一个演讲中提到,“因为没有对传统思路的探讨,AI怎么应用到教育上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刘湘明在圆桌讨论时的观点,AI新的技术怎么跟旧有的流程体系融合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事实上,限于各个企业的实力不同、对人工智能理解的差异等,也造成了人工智能领域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看似高大上的人工智能领域,还混入了众多“贴牌军”!比如众多医疗公司就纷纷打出“AI+医疗”的旗号,试图证明自己跟得上潮流。但事实上,目前的“AI+医疗”含有太多水分。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数据与算法模型,不过目前绝大多数医疗公司在算法模型上并没有领先之处,且数据也没有达到让人工智能进行医疗的规模。对此,阿里前CEO卫哲曾提到,90%以上的公司是“伪”人工智能,教育、医疗行业的“AI+”也有很大水分。
但人工智能领域后起之秀十一贝却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十一贝敏锐的意识到在一个复杂的产业中,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是一个探索的方向。人工智能和人结合是一个微妙的互相渗透互相吸纳的过程。人工智能怎样在这个体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在价值链中贡献超越真正的人的价值占比,从而最终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这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周期。就像杨威所说的那样,保险从业人员本应给消费者提供智力服务,却把它做成了体力服务,“所以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会在无论是样本量还是逻辑能力上,能够帮助整个保险业的服务者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智能决策和服务。”在消费者的生活决策领域,决策的复杂度会非常高,将AI技术应用到这些领域,打造以提供非标准化智力服务为特征,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第四代平台,为消费者在保险、人力资源、消费金融等领域提供智能决策服务,是十一贝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截止2017年,十一贝已调动数千名保险从业者,累计为2亿消费者提供保险服务。
AI产业化任重而道远
亿欧发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表明,2018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元年,企业开始实现了规模性商业收入,AI行业逐渐从概念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变成了真正的“AI+”行业。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包括健康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能服务业和智能教育等在内的实体经济各个领域。可以说,人工智能在中国搅动了一池春水,从阿里巴巴、百度到一些创业公司,无不是在争夺人工智能的入场券,这是一场争夺赛也是一场耐力赛。
从世界范围来说,人工智能行业在产业化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首先,AI产业化在梳理并坚持商业伦理观的路途上依然道阻且长。AI产业化夹杂着一些非议,许多AI批评者最大的担忧是,机器人会取代大量的人类工作者,导致严重的失业和贫困。特斯拉、SpaceX和OpenAI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最近宣称,人工智能是在“召唤恶魔”,机器人在任何事务上都将比我们做的更好,并且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应该有一定的监管。其次,AI的核心是数据与算法模型,如果打通不了数据之间的闭环,产业化之路也无从谈起。
当然,我们不希望看到人工智能只是风起于青萍之末。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报告表明,到2030年,将有70%的业务会使用至少一种AI技术。就像十一贝的使命那样,成为人们的生活智友(Intelligent Partner),共享科技带来的生活红利,也许是人工智能产业化道路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