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上主要经济运行数据,其中GDP数据格外扎眼,同比增产6.9%,创25年新低。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无疑拖了后腿,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名义增长仅1%,因此,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房地产去库存稳增长显得尤为重要。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农民工兄弟进城买房,让农民工市民化,以有效增加楼市需求,化解存量库存,以此缓解房地产行业大幅下行局面。
四川作为中国人口大省,而成都为四川乃至西部的中心,在顺应中央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上具有天然的人口优势,但要让农民工进城买房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吗,且来看下成都市房地产和人口数据。
07年成都常住人口1271万,户籍人口1112万,外来常住人口人数为159万,到2010年,成都常住人口增长到1407万,其中户籍人口为1163万,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为244万,4年时间,新增了百万级的外来常住人口。07年前后随着Itel、富士康等大量电子代工行业从东部沿海地区迁入成都,带动成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较多的外来人口。期间也是成都的GDP突飞猛进之时,年均保持了十以上的高速增长,2011年达到顶峰15.2%(当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工业重点行业占比达20.1%排第一)。然而自此之后成都的发展快速放缓,GDP增速由2011年的15.2%下降至2014年的8.9%。电子代工行业有着清晰的行业天花板,用工成本的增长以及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就无法再有大规模增长,不能够提供大量新增就业岗位,这也直接反映在外来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上。
2014年,成都常住人口规模为1443万,户籍人口1211万,外来常住人口数量232万。4年过去,成都的总人口仅增长38万,其中户籍人口固然增加了62万,但外来常住人口却减少了24万。
对应下成都的历史房价。成都2006年商品房销售均价3592元/平米,销售面积1532.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均价3437元/平米,销售面积1427.0万平方米;2011年商品房均价6675元/平米,销售面积2713.5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均价6310元/平米,销售面积2320.3 万平方米;2014年商品房均价7024元/平米,销售面积 2950.2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均价6536元/平米,销售面积 2475.9 万平方米。虽然成都房价近年仍保持了上涨,但其上涨速度明显变缓,上涨幅度收窄明显,住宅销售面积几近滞长。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2015年10月统计月报,成都市2015年1至10月商品房施工面积17650.1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1052.4万平方米。若按人均新购买住房面积35平方米、购房家庭平均人数为3人计算,消化成都在建商品房需要504万人口共168万家庭购买!若按2014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消化成都在建商品房需要整整6年!
建房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居住,不以居住为目的房地产说辞都是扯谈,正是有了大量现实或将来的居住需求,才有新建房产和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一个城市的居住需求除了原来改善型住房需求外,更重要是在城镇化背景下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而成都的外来常住人口在2010年后开始滞长,甚至出现了一定下滑,虽然户籍人口保持了一定增长(省会城市因在全省范围内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医疗配套,使得省会城市外的少数富人们,开始纷纷前往省会城市购房居住并加入本地户籍,成都亦出台了购买一定面积的新房或二手房入户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购房需求,使得房价在2010年后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增幅已明显收窄,成交量已基本滞长)。
通过上述人口数据和房价历史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若一个城市当前或未来没有好的产业支撑,无法为进城务工人员(还是不喜欢直接使用农民工这个称谓)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随着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逐步释放,已建成房产的存量库存累加,现有的房地产库存无法消化,让农民工进城买房去库存只能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