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郑县碑坝山区走出,如今声名鹊起的张仕森可谓是南郑的骄傲。他于1981年参军转业后现定居北京,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家导师高研班,是当代山水新派代表人物,现系文化部所属中国当代山水书画研究院院长。其传世名画《五牛图》荣获国家文化部乡土艺术保护部“中国当代五牛图精品摹本第一人”称号,填补了当代五牛图无摹本的历史空白(有12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五牛图》只有在清代出现过一个摹本),并荣获上海世博会书画类金奖。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铁道部文联等单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画展,先后参加全国及省市以上展览10余次,在《美术》、《美术界》、《解放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他还担任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综合支部支委等职。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心里格外美。从小在巴山深处长大的张仕森,尽管身居京城,事业如日中天,但始终心系家乡故土,养育他的山山水水更是他创作灵感的不竭源泉。如画的家园,多彩的生活,加上扎实的功底,他的山水画一出手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被业内评为:作品严谨、细腻、新颖、富有浓郁的家乡特色和中西绘画融合之特点。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王琦看过他的画后,称其“构思精巧,寓意深刻,美感十足且富有时代气息!”这次恰逢设在香港的中国旅游与经济电视台《中国书画家》栏目组记者对其做专题采访,张仕森才有空得以重回故土,以圆30年的思乡之梦。
10月25日上午,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连友的委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路汉旭陪同张仕森一行7人前往碑坝镇。尽管这次回乡行程安排的满满的,又恰逢绵绵秋雨,再加上碑坝镇山路崎岖难行,但张仕森回家的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中午12时许,到达碑坝镇后,镇党委书记刘祥专代表镇党委、镇政府专门设宴热情款待了他们。在为镇上留下两幅现场创作的书法作品后,张仕森一行走进他的母校——碑坝中学,参观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与校领导和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实地感受了母校30年来巨大的发展变化,张仕森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虽然母校已经是旧貌换新颜,但学生时代的足迹、30年前求学场景恍如昨日重现。在与学弟、学妺的见面会上,张仕森喜极而泣,他愉快地回顾了中学生活,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他动情地对大家说,碑坝中学是我30年前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从这里走出南郑,成就今天的事业,我永远忘不了母校对我的培养,感谢老师对我的教导!他还对在场的学生寄予殷切希望,希望学弟、学妹们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创新,走出碑坝,跨过秦岭,放眼京城阔地。他的“要想有地位,必先有作为”的励志警句,成为鞭策学生成长进步的格言。为报答母校,激励学弟、学妹,他欣然向该校赠送了自己精心创作的山水画代表作《碑坝人家》。
秋雨中的碑坝镇前进古街,云山雾绕,宛如一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娇羞少女,又似浑然天成的世外仙境,随行的记者们驻足长留,镜头频闪。张仕森来到了他的老家前进村,走进一户户熟悉的农家,紧握一位位亲人的手,嘘寒问暖,千言万语难抵心头的故乡情,几回回梦里回家乡终于梦想成真,他的故乡情由此更深更浓了。含泪告别父老乡亲后,他来到了启蒙的碑坝前进完全小学,情不自禁地步入新启用的三年级教室里,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祝同学们学习进步”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引领同学们大声朗读,并畅叙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勉励他们立志读书、奋发图强。在与母校惜别时,他向学校赠送了又一副力作《归来》,其归家的喜悦之情跃然画上。
碑坝镇采访归来,张仕森一行来到县文联开展了书法交流笔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连友与张仕森促膝相谈,对他执着的创业精神、卓著的艺术成就、赤诚的思乡情怀表示赞赏,希望他常回家看看,多关注和支持家乡的发展。在县文联创作室里,张仕森向县委、政府赠送了名画《鹰击瀑布祥云巴蜀》,表达了对这次回乡受到热忱接待的感谢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南郑发展的期待之情。并现场与县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共同切磋书法艺术,交流书画创作体会。他称赞我县书法艺术底蕴深厚,书画艺术事业大有可为。我县的书法家们也目睹了大家的创作风范,增长了见识。他还现场挥毫泼墨,向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分别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并展示了金奖作品《五牛图》,画中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五牛神韵,令人惊叹不已,整个笔会活动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悠悠游子情,切切感恩心。张仕森坦言,是生他养他的故乡给了他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创新空间,他将永远怀着感恩之心,一如既往地在家乡的土地上汲取艺术的营养,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以回报关心他的父老乡亲。
供稿:南郑县文联、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