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视角的城镇化及政策议题
孙波
摘要: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城乡结合的方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搬到城市中居住,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但也影响了城市的质量,根据数据的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有三种特性,第一是从经济发展低的地区想经济发展高的地区迁移,西部地区人民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第二是人口流动活动频繁的省份,城镇化速度较快:第三是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各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都非常的迅速,而且各地区城镇化高于非农籍的人口,非农籍户口的人无法享受城镇化的各项优惠措施,所以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不高,需要政府推出一些政策可以针对非农籍的人员。
关键词:城镇化,人口流动,非农户籍人口比重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由农业大国开始逐渐转向工业化国家,农业生产逐渐减少,农业过剩人员开始向城市转移。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我国开始重视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开始减弱,农业过剩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发达地区转移,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比例逐年增加,农村向城市转移成为一个主要现象。城镇化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三种,第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的一些产业的发展:第二是乡村人口的流动发展,是城镇化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第三是城市发展的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人口流动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向工业化国家转型速度加快,是我国国家性质转变必要因素,对城镇化影响明显。
党在报告中指出,要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建设属于我国特色的城镇化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对象,在原则上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农村人口的减少是一起进行的,但在实际却是农村人口的较少,城市农民工人数的增多,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民向农民工的转变,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农民工虽不再务农但已久享受着农村的各项政策,但在城市中,却任何城市政策都享受不到,只是一个在城镇打工的农民。根据城镇化的调查,我国城镇化逐年增加,但我国城镇的质量却停滞不前。人口流动的速度加快,影响着城镇化的水平,对人口流动进行有效控制,对城镇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一、人口流动规模及特征
(一)流动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之后,流动人口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根据不完全统计,农民工给中国GDP贡献了9.4个百分点,特别是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改革初期的经济有着突出的贡献。但农民工的收入却是最少的,整个福利、社会保障得不到妥善的安排,出现这种差距是因为户籍制度所决定的,城市人口享有健全的收入制度,而农民工只是在城市工作在最底层工作人民,缺少对他们的尊重。因为收益和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了流动人口与城市户籍人口发展的不平等,限制了流动人口向上流动的机会,而且也缺少了城市户籍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容易造成群体间的对立。
(二)流动人口市民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
流动人民的不断流动所产生的劳动力,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我们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不同群体的公平。以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社会经济不发展不能满足全部人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
二、流动人口市民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最近这几年,为了城乡劳动力相匹配,推动城市可持续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就业着的职业环境,保护就业者的合法利益,但城市在人口流动方面存在冲突,首先是国家推行以户籍为管理方式,促进城市的发展,但却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发展。其次是为了缩小城乡的差距,促进人口的流动,但我国的发展不足,不适合城市化的发展。
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高密度聚集,流动性强,就业稳定性差,人员构成复杂,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以从事低技能职业为主,大多租住在面积狭小的出租房中。目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础信息不明。基础信息混乱,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这是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最大问题。目前实有人口信息分散于公安、计生、流管办等多个部门,信息分割、“数出多门”,政府部门对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如居住时间、就业、收入、社保、流动意愿等缺乏总体掌握,不仅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也导致地区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公共资源及管理服务力量的配置、治理内容和方式的调整等都缺乏科学依据。
(二)理念滞后或不清晰。一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没有纳入到城市整体管理服务体系中。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管理应覆盖。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地方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套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管理力量配置等各方面,都未把城乡结合部很好地纳入城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应地也是城市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二是管理、管制、防范意识强,服务意识淡薄。目前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基本上由公安部门主导,主要任务是加强人员管制和治安防范,被动应对多,主动引导少,流动人口的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突出需求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三是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没有理清。一些城乡结合部地区,政府强势主导与村民自治之间形成矛盾,流动人口中即便长期租住在村里,仍无法参与到所在地村民自治中去。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各自的角色、功能定位有待进一步廓清。
(三)政策支持体系不足。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支持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如,流动人口的权利仍缺乏有力保障,《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后,有效的证件管理制度并没有跟上,目前尚无一部全国性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法规,各地出台的一些具体法规规章也往往或因操作性不强而流于空文,或因执法成本过高而无法落实。二是体制不顺畅。“条专块统、属地管理”的体制,造成了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权责不对等,执法中有很多空白,逐利性的管理争着做,服务性的事项没人管。三是一些城乡结合部地区行政区划不明确,乡镇政府与街道社区、村委会与居委会并存,导致重复管理、交叉管理及管理上的盲点和漏洞。
结论
首先我们要对流动人口保持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在城市生活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和属于自己的住所是流动人员所需在一个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等方面需要国家出一列措施进行政策,那么人口流动带来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城镇化的问题逐渐严重。城市需要对农村人口接受所接纳,需要从经济、政治等领域表示对他们的支持,重视流动人口给城市经济所带来的效应,城市公共服务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迅速下,对外来人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对公共服务的公平、公正有着重要的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佳旻,罗小龙,何瑞雯,陈眉舞. 基于城乡人口流动视角的半城市化地区人口城镇化研究——对扬州市郊区的实证[J]. 上海城市规划,2016,(01):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