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凯利泰在网下发行时获得足额认购,网下中签率低至1.066%,与网上中签率相比不足2倍,一举成为IPO新政实施以来首只不启动网下网上回拨机制的新股。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机构资金打新热情再度升温。新股凯利泰在网下发行时获得足额认购,网下中签率低至1.066%,与网上中签率相比不足2倍,一举成为IPO新政实施以来首只不启动网下网上回拨机制的新股。
无回拨机制第一股
主营椎体成形微创介入手术系统的凯利泰昨日晚间公布了网下申购的情况。公告显示,凯利泰网下中签率仅1.066%,网上初步中签率为0.564%,由此可知,其网下中签率仅为网上中签率的1.89倍。鉴于此,发行人和承销商决定不启动回拨机制。最终导致其网上、网下的发行数量出现“平分”,均为650万股,各占此次发行数量的50%。
回拨机制采用的依据源于日前发布的《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提高网下配售比例提高,建立网下向网上回拨机制。即: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与转让股份的50%。网下中签率高于网上中签率的2-4倍时,发行人和承销商将本次发售股份中的10%从网下向网上回拨;超过4倍时应将本次发售股份中的20%从网下向网上回拨。
资料显示,自新政第一股浙江美大(10.05,0.07,0.70%)发行以来的11只新股无一例外均启动网下网上回拨机制。其中多达10只新股从网下向网上回拨的比例达到了20%,仅华贸物流(7.33,0.08,1.10%)一家公司的回拨比例就为10%。
机构打新热情回升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A股市场的新股网下发行便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巨变。5月8日,海达股份(18.300,-0.01,-0.05%)在路演过程中,因参与询价的机构家数不足20家,成为A股市场上第3只中止发行的公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公司采用老办法发行令机构仍需面临3个月的限售期是导致海达股份被迫发行中止的重要原因。自去年4月以来,大盘趋势下行,多只新股在3个月解禁期满后上市便跌破发行价格,尤其是去年10月大盘出现阶段高点发行的新股,3个月后的破发率更是超过50%。这直接导致机构参与新股网下询价热情降至冰点。然而随着IPO新股新政的实施,机构在上市首日便能择机抛售所持股份,截至昨日,陆续上市的11只新股多数首日表现平稳,仅4只微幅破发。
据统计,11只新股网下单次申购收益率平均为0.48%,为网上单次申购收益率平均数的6.8倍。机构打新赚钱效应重新开始显现,这也让其打新热情有所回升,网下配售对象的数量相比IPO新政前的一段时间明显增多,凯利泰的配售对象就多达216家。此外,这12只新股的网下有效入围比例明显提升,而这一数据可以间接反映机构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