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IPO进入严冬,年底实际暂停新股上市以来,关于IPO何时重启无疑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尽管IPO即将重启的传言时有发生,证监会官方暂无给出明确时间表,而已进入第二阶段的“世上最严”财务核查无疑体现今年上半年恢复IPO或了无希望。
尽管对于投资者而言,暂缓IPO待完善制度后重启,以建立正常化轨道无疑百利无一害,但对于券商来说,原有业务的停滞则无疑带来了资金链的压力。
当下,IPO停滞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债券和并购业务的迅速扩张,同时也在推动着投行的转型。并购市场的火热使得多家券商加大拓展并购和再融资业务的力度,以期多一条生财途径。
重启近期无望
去年,共有22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完成IPO,同比下降41.7%;合计融资约1680.2亿元,同比下降59.0%,融资金额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IPO停滞超过半年使得近期以来“IPO将重启”的传言愈演愈烈,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于2月底首次明确表示:重启IPO暂无时间表。4月12日下午,证监会发言人再度强调:重启时间尚不明确,且新股发行改革思路和方案正在研究中,届时会正式公开。
对于当下市场制度环境,多个财经评论员均表示,重启时机未到。目前股票供给的减少使得此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状态得到较大程度缓解,总体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此次的表态无疑给投资者吃了一剂定心丸。
与传言不同的是,业内对于具体重启时间的预期则普遍集中于下半年。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谢继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IPO目前尚处于核查阶段。核查结束后,还要抽查,因此刚性时间就需要几个月。重启时间至少是在6-7月份以后。
财核加剧券商资金链压力
IPO业务的停滞使得券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财务核查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其压力。
规模较大的投行普遍表示,现阶段收入上他们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他项目的收入暂时可以填补IPO业务的空缺,但对于以IPO业务为主的小券商而言甚至会面临生死攸关之境。
“很多项目做了两三年,没走到最后一步回报就没法体现,我们的资金周转确实有困难。本身好的项目就不多,现在上市成本又高,排队时间长,特别是看到财务核查成本这么高很多做项目的都不愿意开新项目了。如果再这么停个一年半载,我们这种规模的真的会做不下去。”某小型投行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当前环境下的投行人员同样面临选择,毕竟整个行业的IPO业务都已受到影响。以华泰证券和东吴证券2012年年报数据为例,华泰证券2012年新股发行占主承销收入比重为56.95%,较历年降幅超过10%;东吴证券IPO业务收入更是由2011年的近2.8亿元骤跌至不足4900万元。
“现在大环境差,各家的IPO业务都差不多,也没有好的去处。”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正是这一环境下,促成投行业务开始转型。
并购重组乃双向需求
IPO模式的改变,使得投行开始谋求其他业务的增长,业务收入结构已发生变化。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券商将目光转向债券承销领域。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券商债券承销额同比增长三成。一些券商突飞猛进,浙商证券、渤海证券、兴业证券同比增幅分别达910%、559%、450%。除债券业务外,并购重组亦成为今年券商业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