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是一个神奇古老的民族,山歌如同她的传说一样多,梯田与她的历史一样层层叠叠, 哈尼族有125 万人, 分布于云南省滇南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 亦即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哀牢山区是哈尼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有80 多万哈尼族居住其中。
海拔600—2000米绵延的哀牢山,十里不同天,变化、复杂多样的气候, 造就了哀牢山丰富多样的植被生长发育环境, 繁衍出丰富多样的自然生命, 使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的不同植被在此多有分布。同时,复杂多样立体分布的植被及植物群落, 为动物及动物群落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场所和条件。哀牢山的自然环境不仅给多彩多姿的自然生命系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繁衍条件,而且给哈尼族人提供了展示创造力的生存空间。
哀牢山区具有“山有多高, 水有多高”的特点。哈尼族人民对高山森林的保持是十分重视的, 因为这是梯田农业的命根子。哈尼族在中半山区的向阳坡上建造房屋, 形成村落。在村寨周围, 房前屋后开辟菜园, 修筑道路与各村寨连接。以高山森林为源泉,引入村中用之不竭。哈尼族有一俗话: 要种田在山下, 要生娃娃在山腰。这是千百年来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哈尼族村寨多建在半山的向阳坡地。村后高山是茂密的森林, 村前则是万道梯田。高山区森林、中山区村寨和下半山区梯田在哀牢山立体地貌和立体气候带中的不同层次的分布, 构成了可以说是哀牢山区所独有的三位一体的空间格局, 这是一种平衡的生存空间。
(图为由美的哈尼族著名的蘑菇屋组成的村落)
哀牢山区的低海拔河谷地带, 炎热潮湿、瘴疠流行, 毒蛇、蚂蟥、蚊虫、小黑虫( 一种有毒的小虫, 形小难见, 人被叮咬, 立即红肿, 奇痒难忍, 抓破溃烂, 疼痛异常) 猖狂横行。在旧时医疗卫生条件十分低下奇缺的情况下,人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威胁。高山区, 阴雨连绵, 冷而潮湿, 又是猛兽出没之区, 人畜存活难有保障, 而中半山区, 冬暖夏凉, 气候适中, 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定居其间是生活对立体气候的选择。从村寨边至山脚河谷的整个下半山区, 是层层梯田。这里气温较高, 湿度较大, 适于稻谷生长。哈尼族农民依着山势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 使得梯田每层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大者数亩之广, 小者形如澡盆, 重重叠叠, 直挂山腰, 犹如万练银蛇缠绕大山
正是这种独特的生存环境,孕育了哈尼族防病治病的医理和药学,受其宗教的影响,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所以他们认为动植物药材的各个部位与人的相应部位相通,判断人哪里有问题,就尽量取相应部位的动植物药材相搭配,这样配伍时药的品种就相对受到限制,从而就形成了哈尼族医药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用药习惯。在组方时药味比较少,常用鲜品,配方严谨,简练,讲究用药时间。在治病过程中,哈尼族医生认为人体是由许多相通的管道组成。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注重里外并重,内病外治。哈尼族人在使用本民族药物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大量的用药经验,具有本民族传统的用药特色。但由于受外界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如中医的打脉、经络学说等,因此对某些药物的使用与多种民族形成了通用药物。
(上山采药的哈尼小姑娘)
根据当地医药研究所研究发现,哈尼族医药在临床应用上与其他民族也有区别。比如龟板,中医用于肝肾阴虚、惊悸、失眠等病症,而哈尼族医药则主要用于高热; 再如续断,中医主要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腿酸痛、胎动不安、崩漏及骨折、跌打损伤等病症,哈尼族医生则主要用于腰膝酸痛、骨折脱臼,民间草医用于骨折、风湿骨痛和乳痈等病症。红河哈尼医药研究所归纳哈尼族医生的主要的用药原则和方法是:
1 以黄治黄如黄疸型肝炎,哈尼族医生用黄姜、黄连、田基黄、黄藤等黄色的药物进行治疗。
2 以红治红如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哈尼族民间医常用月月红、红牡丹根、红牛膝、茜草等; 贫血者用鸡血藤、血参、红蒜等。
3 以白治白如妇女乳汁不通或者是乳汁少,哈尼族医使用白浆木瓜和猪蹄脚炖吃的方法。
4 以黑治黑少年白发,哈尼族医用黑芝麻、何首乌、乌骨鸡炖吃或用黑芝麻、何首乌泡酒内服。
5 以毒攻毒用毒性大的药物治疗疾病,如无名肿毒,用新鲜重楼、粉葛根舂细外敷等。
6 放不同的引子治不同的病药引不同,药将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加酒引,有破气、散寒作用; 加糖引,有降火、降凉功效; 加草果,能通气、提气; 加生姜,可提热等。哈尼族医生认为药在治病中“药走骨、酒走五筋”,药借酒力、酒助药功。
(图为草药九节风)
尽管与中医有一些相通相同的地方,但在验方的应用上还是有许多的区别,但这些区别往往带有神奇的功效。这也是哈尼药浴为什么在一推出不久就以良好的功效和口碑风靡社会,哈尼药浴配方吸取了哈尼医药的精髓,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更多信息,请关注哈尼印象:http://www.haniyin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