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上市的野菜很受欢迎,价格也比较贵,但大多产自蔬菜大棚 专家解读:大棚菜与野菜营养差不多,口感略有差异
市场里香椿、茼蒿等野菜鲜嫩欲滴,价格也很“冒尖”。彭放 摄
记者 彭放
这个时节的菜场,处处透着春天的气息,香椿、荠菜、蓠蒿、蕨菜、春笋等野菜纷纷上市。在各家饭店、农家乐就餐,野菜几乎成了每桌必点的“指定菜”。一些市民却发现,自己在河堤、山坡等地采摘的野菜往往不如市场买的粗壮,味道也不太一样。专家表示,市场、饭店的野菜大多并不姓“野”,而是产自蔬菜大棚。野菜是不是一定要吃野生的?野生菜和大棚“野菜”有什么区别?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沾上“野”字价格高,一份香椿煎蛋48元
昨日,记者在麓山路、营盘路等地的几个菜市场看到,新鲜上市的野菜很受欢迎,香椿、茼蒿、野葱、野芹菜等,凡是和“野”字沾边的,价格都比较贵。
在营盘路一家菜市场,徐女士询问香椿的价格是22元一斤,虽然价格贵过了猪肉,但她还是爽快地买了2两。“香椿3月初上市时卖到七八十元一斤。”徐女士说,一年能吃上香椿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现在大量上市,价格已经很划算,买回去煎蛋、包饺子都特别香。
在饭店和农家乐,最受欢迎的就是各种时令野菜。昨日,在迎宾路一家饭店,几乎每桌都点了两三份野菜。“48元一份的香椿煎蛋,每天能卖出几十份。”饭店负责人说,现在消费者都崇尚绿色食品,时令野菜的价格不在鱼肉之下,但卖得比鱼肉更好。望城一家农家乐也推出了10多种野菜菜品,砂锅野生蓠蒿48元、韭菜野生蕨38元,一份带“野”字的菜品均价比一般的青菜贵了近一倍。
市场野菜不姓野,多为大棚种植
在九道湾农贸市场,几乎每个卖野菜的摊主说辞都一样:从郊区挖来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来买菜的王女士却提出了质疑:“我在河堤上采过几次茼蒿,茎都比较细,从来找不到菜市场这么又长又粗的。”这时,卖茼蒿的菜农也悄悄透露,确实也没那么多山野菜,山上野生的需要人力去采摘,又何止卖这个价钱。大棚产的野菜比山野菜粗壮,卖相好,比较干净整齐,口感差不了多少。
八一路某酒楼餐饮部负责人介绍,如今野菜很受消费者欢迎,酒楼推出了紫背天葵、苦菊、鱼腥草、地衣等野菜系列,这些野菜多为大棚种植,在各大酒楼都是长期供应,寒冬腊月都能吃到。
望城某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周泽洪介绍,大部分野菜都可人工种植,比如香椿、苦菊、水芹菜等,早已成为常规的大棚蔬菜,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野菜产自大棚。
生活小知识
野生和大棚种口感有差异,营养差不多
很多人认为吃野菜,是因为它天然生长,不施化肥、农药,吃起来更营养健康。真的如此吗?记者咨询了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敏。
陈敏表示,山野菜生长时间长,口味更浓一点,但采摘时间很难掌握,如果长老了吃起来纤维就会粗一些,口感不那么好。大棚种植的野菜,会适时采摘,吃起来更脆、更嫩,更易食用。陈敏认为,大棚种植的野菜相比生长在山里的野菜,其实营养价值相差并不大,市民没有必要一味追求野生。“山林中可能会有一些细菌、病毒,加上土壤中营养不全面,有的土质可能重金属超标,因此,吃野生菜不一定是安全的。”陈敏说,大棚种植能控制好土壤的营养,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放比例,这样种植出来的大棚野菜食用起来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