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本面与政策预期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是影响近期A股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市场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阳光私募基金既有的投资思路和投资手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其实不仅私募界,在整个投资界也都茫然无措的情形下,跟着改革转思路,围着政策做投资,这种看似“投机”的做法成为最现实的战术和最无奈的选择。
转变投资思路
不同的阳光私募有不同的投资策略。风险厌恶型的私募基金严控仓位,激进型私募基金重仓出击,平衡型的私募基金攻守兼备,风格一旦成型,无论市场牛熊转换,很难改变,但是在今年却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对于绝大多数阳光私募经理来说,今年的投资思路相当纠结。买大蓝筹股,就必须承受未来估值升高的不良预期,而且在市场流动性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形下,不仅短期很难获得绝对收益,还得承受经济增速下滑的拖累;买成长股,不得不抵御来自公司的道德风险和与主流政策相悖的导向风险,真是进退两难。
当政策成为主导市场的最重要因素时,各家私募只能将目光聚焦于政策改革上,对思路进行调整。这一点从各家私募近期的表态中已然显露端倪。
朱雀投资李华轮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增长中枢下行的阶段,今年的主线是改革,股市会随着经济改革的开展惠及不同行业而产生一些结构性机会,各种风险偏好的资金最终会回到改革和创新的主线上。
金中和投资执行总监曾军认为,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治理通胀,还是应对经济下滑,政策都有相对滞后、不断加码的倾向。如果政策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那么在第二时间肯定会加码。两年前通胀抬头也是这样一个过程,由于第一时间没有及时出台紧缩政策,第二时间出台的政策力度过大。因而,最好的思路就是与政策应对的力度与节奏合拍。
围绕政策快进快出
政策市体现在投资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一拥而上,一哄而散”,大盘骤冷骤热。整个市场只有政策预期,而缺乏投资逻辑和耐心。这在今年的股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多数私募基金而言,围绕政策做投资,应该是最好的赚取收益的手法。
“A股今年以来的投资主线应该要发生变化了。”深圳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认为政策博弈的高点已过,近两周来,自己已经逐渐把周期股的仓位降下来,选择成长股,将投资主线转向了大消费和新兴行业。
广东乾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辉认为,当前阶段政策仍是决定A股市场走势的关键,受益于政策环境的好转,早周期品种的配置价值可能在未来继续显现,但自己在配置上的重点倾向于低估值的蓝筹,看重蓝筹股防御价值。
对于在2月份匆忙放弃中小盘股票而积极配置大盘蓝筹股的私募基金来说,跟着政策所做的战术投资,大多五味杂陈,对于蓝筹股的态度也迥异。前期仓位配置较重的私募基金,在大蓝筹股开始调整之时断然止损出局,而初始配置较轻的私募基金则在上周做了小幅补仓。
“银行股集体面临破净,是好事也是坏事。所幸仓位不高,小补点就是了,长期放着,反正也不是主仓,更不指望能给净值带来什么变化。”上海一位阳光私募投资总监无奈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