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出生之前,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老先生便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企业是社会的公器,因此企业必须和社会一起发展……企业与社会必须一起繁荣,共存共荣,否则必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自然的道理。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在我看来,企者,人、止也;业者,大版绳之、缩之,谓之业。所谓企业,“人之所至,人知所止”的社会单元也。记得某部韩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大意是:经济繁荣期,企业从社会获取支持企业发展、改善员工生活的高昂利润,是社会对企业及企业家的“借债”,当然也是企业家及企业对社会的“负债”,与社会“共进共荣”;而经济萧条期,社会需要企业家及企业降低利润指标甚至主动性亏损“偿债”,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及企业家便要义无反顾的“还债”,与社会“共退存共生”。
有一种肿瘤叫良性肿瘤,有一种亏损叫良性亏损。笔者认为,经济萧条(准确而言是衰退)期主动性的经营亏损恰恰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盈利有界,越界则为“为商不仁”的暴利,界内则是“邦有道,贫且贱,耻焉”;亏损有度,超出企业生存安全限度的巨亏肯定是企业经营出了问题;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裁撤非营利业务单元或基于回报社会而导致的策略性亏损,则是“邦有难,富且贵,耻焉”责任感的体现。
商业,作为社会经济繁荣、萧条最休戚相关的行业和风向标,无论企业主观意愿如何,均无法避免与社会“共存共荣”的命运。所以,笔者建议商业企业及企业家们,对于经济步入下行空间,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可能出现的营收下滑、盈利下降甚至亏损所持的态度是:与其被动,不如适应;与其适应,不如主动。
相信大多数企业家阅读过韩国崔仁浩先生所著的《商道》一书,也知道此处的“维知所止”系化用“维民所止”一词。作为企业及企业家,无论是企业兴盛,还是衰败,企业都需要:归功于外,归责于内。市场繁荣期,企业保持清醒头脑,不躁进,不轻退;市场衰退期,企业保持冷静,不躁退,不言败。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戒盈持虚,知其所止”的态度。
当然,作为企业及企业家,不应该因处在市场衰退期,而丧失寻找新商业机会,新经营方式,新企业发展道路的信心和能力。松下幸之助老先生说过,任何经济不景气,都是结构性不景气,新的商机在任何时期都会存在。因此,企业必须寻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而为了新机会则必须有刮骨疗伤的勇气和断臂求生的毅力,去害才能避害,这才是企业应该坚持的态度。
同时,企业及企业家们还必须清楚,与时共退,并不是一味退缩,无限度亏损,而是应行业、社会的变化,调低自身的营收、盈利指标,在企业生存安全线以上,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努力做到“趋利避害,进退有道”。
经商之道,在于谋利;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但是,笔者认为,经济衰退期,企业及企业家们尤其是商业零售企业及业界同仁更应该将社会责任、行业责任、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所谓利润,利者,禾熟以刀,收获归仓,利于己也;润者,遗穗于田,好生之德,惠于人也。“去利取义,求仁得仁”是每个企业都应该熟稔于心的理念,更何况在市场衰退时期。
经济衰退期,企业所处的行业不景气,而关联行业更难独善其身。对于商业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千万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尤其是在商务部等5部委清理整顿大型零售商违规收费专项行动背景下,商业企业更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想方设法转嫁成本、费用,转移压力、风险,而是如何开源节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如何与上游供应商共担风险、共克时艰,化共同压力为联合动力,走出危机,走进春天。
越是经济衰退期,信誉愈发显得重要。市场繁荣期,信誉就像一根韧性十足的橡皮筋,普遍失信的背景下,无良企业也可以生存发展。而在市场衰退期,信誉则像一根绷紧了的发条,随时可断。自信,方有一线生机,失信则企业必亡而已。所以,笔者建议,一定要“取信于人,自信于己”。
笔者深信:冬天过后是春天!今天能吞咽与时共退的“坚冰之果”,明天必然能收获与时俱进的“盛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