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利率市场化,银行利润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未必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是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共生共荣的关系。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2012年4月14日,星展银行举办“2012星展银行丰盛之旅财富论坛”,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在接受和讯银行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处于垄断竞争,收入费用比低、规模控制、储蓄、银行和关联企业的利润转移较少是银行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
中国商业银行处于垄断竞争,这个行业的竞争性比钢铁、电信等行业的竞争性要强得多。钟伟指出,银行业的利润来源有四个方面,第一,收入费用比低。由于人力成本低,中国银行业的收入费用比30%-35%,而欧美银行业的收入费用比则为50%-70%,在总营收相当的水平下,较低的收入费用比势必会形成较高的利润。
第二,规模控制。在规模控制之前,商业银行推行薄利多销,在强调规模控制之后,国内商业银行议价能力高,有限的信贷资源价高者得之。
第三,储蓄原因。假定贷款利润不会很高,但民众储蓄意愿非常强,国民储蓄高,因为在国内很难找到除了银行储蓄和购买理财产品之外可替代的投资渠道。
第四,银行和关联企业的利润转移较少。银行没有分润机制,虽然有很多关联企业,但银行的例如向关联企业分配是不多的,银行缺乏利润隐瞒机制。
他表示,这四方面因素使得银行业利润较高,但银行业并非垄断,也无暴利,并且即使推进利率市场化,银行利润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未必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故意把实体经济和银行盈利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既危险又愚蠢的做法。”
钟伟指出,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对于借款人不利,对储蓄者有利;对中小银行不利,对大银行有利;对单业分业经营不利,对混业经营有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政府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最后收获的目标有非常大的差异。利率市场化短期时间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是很不好的,对一个国家银行的盈利能力增长不利,对实体经济增长不利,银行的集中度有所提高,对监管的效果是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