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一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幅为31.87%,较去年年末大幅下降36.51%。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幅下降,这与一季度银监会强力推动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工作密切相关。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我们对银监会、发改委等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非常重视,目前‘两禁’收费在基层行已经完全绝迹,因为怕有些业务解释不清,‘两限’收费基层行也开展得相当谨慎。”某股份制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所说的“两禁”收费是指贷款承诺费和资金管理费,“两限”收费是指咨询费和财务顾问费。“两禁”、“两限”收费都属于中间业务收入,特别是“两限”收费更是中间业务的大头。
通过对多家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启动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成效显著。各家银行高度重视银监会、发改委等相关监管部门的整改措施,严格清理整顿,规范经营,特别是一些顶着“中间业务收费”名目出现的乱收费得到了坚决地取缔与清理。
乱收费源于盲目推崇中间业务增速
饱受消费者诟病的银行不合理收费,往往是以“中间业务收费”的面貌出现的。
一位中部地区商业银行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之前,为了完成总行下达的中间业务考核任务,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都将一部分上浮利率的收入转为财务顾问费,这就是所谓的“浮利分费”,即将利息化为费用收取,从而变相提高利率。诸如“贸易融资安排费”、“金融服务协议”等,其实质很多都是“息转费”。这位负责人向记者坦承,“息转费”的收费手法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被普遍使用。
据了解,除极少数特大国企、行业龙头、地方垄断等有较强议价能力的机构外,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被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外,还要按照一定标准以财务顾问、资金监管等各种名目支付中间业务服务费用,同时,这些中小客户还要支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抵押资产评估费、抵押资产登记费、担保公司担保费等,而银行均可从这些费用中分成以充作中间业务收入。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做法完全属于人为调整收入结构,因其未能提供实质性服务而往往被客户认为是不合理收费。商业银行之所以将各种名不副实的收费科目统统计为中间业务收入,其根源在于当前不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与过度强调中间业务增速的经营导向。
某城商行基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业务发展年年要加速、绩效指标层层要加码,导致基层员工人人承压,为完成不断提升标准的工作任务,一些不合规的经营行为就多了起来。
“从我们的日常监管看,不科学、不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确实促使银行的一些基层网点、银行分支机构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附加不合理条件,提供服务的时候存在不合理收费现象。”银监会银行一部副主任郭武平在谈及银行利润及服务收费时如是表示。“银监会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在日常监管中要求银行更多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的角度建立健全自身的绩效考评机制,确定合理的经营计划,不要给基层的分支机构下达各种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银监会也在研究下一步如何引领银行更科学地制定绩效考评机制,组织一些相应的调查研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他说。
中间业务发展滞后导致服务能力不足
“相关监管部门开展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行动,其实质还是要为客户提供真实、有效的金融服务。”上述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由于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后,导致其金融服务能力不足,难以为诸如“三农”、“小微”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在‘三农’、‘小微’等领域,更多通过直接贷款满足其融资需求,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在资本市场上直接筹资等中间业务提供较少。”他表示。
据了解,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达2万多种,形成了包括结算及其衍生类、避险类、信用类为主体的完整的业务体系,涵盖了投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基金业务、保险业务等几乎所有的领域。相对而言,国内商业银行受制于严格的分业管理要求,加之急于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目前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操作简便的结算类和代理类中间业务,有层次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很少。
“前一阶段,银行业在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出现‘息转费’、强买强卖、搭售理财保险产品等乱象,这一方面暴露了银行业不规范经营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由于不能提供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业务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通过‘鱼目混珠’的手段虚增相关收入。只有为客户提供实至名归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才能有效平息客户对乱收费的抱怨。”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他进一步分析说,“比如为小微企业融资,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其‘全牌照’的金融平台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融资租赁服务产生的费用比银行贷款利息低,而且不会形成‘负债’,既可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又能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这样的中间业务,才能受到客户的好评。”
行业加快中间业务转型力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普遍认为,根除收费乱象的同时,必须把中间业务转型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乱收费从根源上肃清。多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均透露,为更好地配合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工作的推进,多家银行加大了中间业务转型力度,回应市场真实需求的多款中间业务产品正在酝酿推出。
“我们正在酝酿推出一款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软件,那些没有专职财务人员或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使用这一软件,自己制作一些简易的财务报表。”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他介绍说,很多小微企业都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每月月底都会请代账公司代理做账。这些代账公司收费不低,而且一个代账公司常常会同时替几十个小微企业做账,导致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该商业银行酝酿推出一款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客户通过登陆该商业银行官网下载并安装软件,对照财务细目填入相关数据,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就可以自动生成,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易于掌握。
另有商业银行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引入第三方保险公司,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投保。同担保公司的费用相比,保险费率较低,有利于企业减轻财务负担。
还有一家银行介绍说,他们正在努力向贷款企业推荐更多的诸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通过银行推荐,减少了企业的市场甄别成本,并且,由于期待与银行加大合作,第三方机构对银行推荐的客户一般都会降低费率,有利于企业节省成本。
总而言之,乱收费造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注水”虚增,中间业务发展偏离正常轨道,而此番监管部门开展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行动无疑提供了一个契机:一方面,促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得到更有力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推动银行中间业务能走上有“量”更有“质”的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