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两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重要会议上,主要负责人都表示,降息就在眼前,相关财务结构要做提前准备。话音未落,当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即宣布,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一呼一应间,反映了决策层和市场面对当前货币政策的一致期待。“诸多内外因素都决定中国具备降息的条件。”6月8日早上,一位接近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央行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本次降息引爆的网络舆情则聚焦于一点:本次降息,表面上是存款与贷款的对称降息,但因为调降后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被视作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突破性一步。就此,这位央行官员评述道,“只能说,这项改革的窗口在逐渐打开,试探性的一步也属必然。”
首要任务“稳经济”
因属三年多来首次降息,央行公告全文罕见地被市场“咬文嚼字”: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因为4月的宏观数据一片惨淡,降息呼声早已四起。而5月各项宏观数据(CPI、工业、投资、消费以及进出口等)将于6月10日前公布。“这一方面体现为压力——保增长,另一方面也体现为动力——CPI、PPI持续回落为央行降息提供了新的空间。作为央行来说,主要还是侧重于看调整的时间窗口。”前述央行官员表示。
国际投行普遍注意到本次降息的外部环境。“近期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普遍回落,同时4月份外汇占款减少,减低了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而周边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也都在降息。”摩根大通(香港)经济学家利民7日晚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鉴于欧债危机的演化以及其央行体系的坚挺,中国率先降息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内地经济学家则多数认为,央行此次降息是近期一揽子“稳经济”宏观政策进行灵活预调微调的组成部分。“距离上次调降存款准备金率不足一个月,加上监管层近期诸多货币政策动作,还有财政政策的暗里松动,稳经济明显是首要目的。”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马晓萍8日早上向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利民和马晓萍都关注到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变化。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连续第七个月低于荣枯分水岭(50),官方PMI也从一年前的高位猛降至年内新低(50.4),都预示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降温将延续,“这是降息的最充分条件所在”,利民表示。
房地产业利好有限
据汇丰银行测算,降息以后,首套房100万元20年期的房贷月供将可省下150元;在首套房8.5折利率优惠政策下,降息后月均还款为7038元,与调控前相比减少了122元。马晓萍预计,6月银行贷款将全面增长,其中的房地产贷款应会增长更快,因为最近的两次销售小高峰已经说明,“刚需”正在释放,而降息将是一剂有力的助推剂。
降息带来的房地产商融资成本下降则更明显。前述某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7日晚间就告诉本报记者,此前,因为降息预期越来越大,销售、工程款计提、融资等各项工作大大减速。降息以后,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将下降超过法定的25个基点,盖因“银行本已贷不出款,而房地产商一直在观望,此后观望情绪更浓,利息优惠大于法定标准是必然的”。
但是,这位房地产企业人士亦表示,降息并不能实质性地改变目前的房地产行情。“融资成本降低,只能说明房地产商现有欠款的利息压力减小。但生存压力是由限购等行政调控政策直接施加的,土地成本又不见松口,房地产的低迷仍将持续。目前能提速推进的只有刚性需求类产品的入市。”也就是说,对于房地产行业,新增信贷是因为需求下降,而不是成本过高而减少,而降息只能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
银行业将从此次降息中收获比房地产业更大的优惠。与近年来的几次价格工具调整措施相比,本次降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的推进,直接赋予了银行更大的定价权,手握信贷资源的银行将在和房地产商等需求方的博弈中有更大空间。
利民分析认为,这个突破性的步骤可谓一箭双雕。“相较此前历次的不对称降息,央行此次选择存贷同步降低,表明在经济下行的前提下,银行本身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若再次不对称降息势必会令银行息差减少,给银行以双重打击。因而,本次降息最大程度上兼顾了银行的利益。”
同时,这样的考量有助于银行以更大积极性进行差异化利率浮动、激发贷款需求。不过,前述央行官员表示,其个人较难认同这种考量,“信贷一放松,首先反弹的很可能不是经济,而是房地产价格和物价,利息工具不应被眼前的数量难题所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