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2,国内制造业企业似乎看到了福音: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重回实体经济是国情所需
有分析指出:中国制造业将迎来发展良机,融资困局将可能打破,融资环境、发展环境将得到改善。而欧美债务危机无疑将带来欧美市场需求减弱,加之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外向型企业将面临空前的转型压力。目前的房地产泡沫风险已经给我国经济拉响警报,“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必须依托新兴产业发展的良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当前应该而且必须重回实体经济时代,夯实经济基础,继续深入推动工业化进程。
而在元旦期间,温家宝总理率领多部委主要领导赴湖南考察,深入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给企业鼓劲。
6-8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为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姜志刚,以及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资委、进出口银行、民盟中央、亚洲制造业协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的专项考察团抵达上海,分别对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宝钢集团的自主创新、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走出去等内容展开深入调研,并深入生产车间,与研发团队、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座谈,听取汇报。
种种迹象表明,中央上下已经形成了一致共识:让中国经济重新回到实体经济的轨道上,重新回归制造业基本盘。
其实,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受重挫,奥巴马总统从中吸取教训,高调宣布美国要重回制造业时代。当然,迄今为止,美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而中国制造业尽管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达到19.8%,略微超过美国的19.4%,但是,大家都非常明白,中国制造业还不是美国制造业真正的竞争对手,中国制造业还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胜,占领的仅仅是中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仍然是美国制造业的天下。
美国重回制造业时代,意味着美国经济将从虚拟经济重新回归实体经济,更多的生产制造环节留在美国,以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从去年下半年陆续发布的就业数据表明,美国在这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
中国工业化任重道远 制造业仍需练好内功
可能很多人质疑:难道中国制造业已经边沿化、空心化了吗?难道美国重回制造业时代,对中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中国应该如何回归实体经济……
客观地讲,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而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培育了大量的成熟的产业工人,并提升了国家经济竞争力。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制造业迄今仍然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是,制造业边沿化、空心化虽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严重,但是,企业习惯挣快钱,地方政府严重依赖房地产业,这样的趋势不容许我们乐观。去年宏观调控采取的一刀切的信贷政策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空前的融资难题,融资成本显著增加。今天,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过度城市化,过度服务业的做法,必将拖累我们主体经济。
浙江经济依靠制造业起步,却至今没有诞生多少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领军企业。而浙江企业家的投机心理似乎总是让他们不能安分,一些赚到第一桶金的企业家并不安心在制造业里面稳扎稳打。民间高利贷一直是浙江企业最大的资金来源,由此催生了浙江人炒房、炒大蒜、炒煤矿、炒地皮等诸多投机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次序。过去,浙江制造业最集中的温州、绍兴、台州等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倒闭或转行。而去年集中爆发的温州民间高利贷问题,可能暴露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在西部成都,我们欣然看到财政收入的显著变化。2004年成都市的财政收入才300亿,2010年已经达到1000亿,靠什么产业快速提升了成都的财政收入?而这些年,成都并没有什么大的工业项目投产,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的企业也不足10家,高额的税收从哪里来?
不仅成都,北京、上海也是如此,这些年经济发展这么快,可是制造业的发展并不显著。支撑经济强势崛起的是土地收入。2010年,土地收入占有不少城市财政的60-80%,虽然2011年随着宏观经济调控的进一步深入,房地产市场受到一定打压,土地出让收入明显减少。但是,各个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还是非常明显。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被土地绑架,后果将不堪设想。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房地产泡沫对经济构成的严重冲击,是因为泡沫还没有破灭,而全国上下正在努力让高位运行的中国房地产经济软着陆。
前不久,我前往县域经济最发达的昆山、张家港等地调研,发现传统制造业的比重还非常大。要说我国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区别,我觉得不是他们有多少高新技术的高附加值企业,也不是他们有多少现代化工厂,而是销售收入几个亿,几十个亿的传统制造业在中西部地区只有几十家、几百家,在发达地区却集中了几千家、几万家。可见,发达地区转型和升级的压力还任重道远。
虽然传统产业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传统产业并不完全是落后产业,但是,传统产业需要不断地转型和升级,需要不断的技术改造。当前,我们的国情是,我们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还处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期,当前我们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能源的需求已经到了顶峰。去年,尽管我们采取了诸多办法,连拉闸限电的措施都使出来了,可是我们的排放任务并没有完成。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工业化还任重道远,我们制造业还需要继续练好内功。
自主创新是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唯一法宝
任何工业化后起国家都是从模仿—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创新,这样的路子走过来的,如果我们一些企业一味停留在模仿和简单的创新的阶段,短期看风险小、投入小、见效快,但是这样的企业没有生命力,没有竞争力。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并在创新机制上给予政策和资金配套支持。
我们长期讲,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但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人才。
自主创新,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做,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大量的领军人才,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解决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
自主创新,需要站在全球的视角,以全球行业领军企业为参照,敢于实现超越。
最近,去振华重工集团考察,感触颇深:该公司的主导产品振华港机连续10年占据全球75%的市场份额,而且主要是欧美市场。在保持这样高的市场份额后,该公司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出全智能化码头,并进军钢结构市场。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地处高地震带上,要求最高。胡锦涛主席在出访旧金山的时候,当他了解到大桥的钢结构是来自上海振华重工制造,中国制造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多么欣慰。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创新环节不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关键是他们确保了销售收入4%的科研投入,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激励机制,而且提出每年至少创造一个世界第一的目标。
当我们抵达宝钢集团考察的时候,大家都以为钢铁行业是一个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污染,没有什么创新。当听完汇报以后,对宝钢转变了看法,材料也是一个科学,材料领域也需要创新。过去,我们无论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美国的碳钢材料,但是,这一难题在宝钢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已经得到了巨大突破。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路径就是自主创新。我一直以为,制造业的竞争表面上看起来是品牌,是营销,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其实,制造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技术本身。从苹果产品的成功剖析,唯有不断的自主创新才能领跑全球。
过去,我们在家电行业的教训十分深刻。80年代后期,长虹等民族家电企业的崛起,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企业,但是我们没有在研发和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我们总是一味最大。长虹在垄断上游核心产品—显像管上面下功夫,TCL走出国门收购了法国汤姆逊,最终导致中国彩电企业大败——面板时代摧毁了传统彩电业的美梦。
家电业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产品都完全可能一夜之间被替代,我们需要在前沿的研发领域与全球行业同步;第二、我们企业走出去,要想收购最先进的技术是不可能的,先进技术永远都是买不来的。我们只有自己有了核心技术,在收购同行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失败!第三、既然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我们就应该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任何一家企业都完全可能面临很多重大的风险,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作者为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