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一系列价格下滑的拖累下,中国经济很难加快增长步伐。
4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迎来18个月内最慢增长速度,而生产者价格则同比下滑2%。两年多来,这两种价格每个月都呈现萎缩态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以及蔬菜和猪肉价格的萎靡不振,都成了罪魁祸首。产能过剩和缓慢的收入增长,是更令人忧心的理由。
不管是什么在引发通货通胀率不足,对于企业来说,在不能上调价格的时候,都很难提高利润。根据美银美林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非金融上市企业利润仅同比增长3.9%,比2013年第四季度的17.7%逊色太多。特别是对于过度杠杆化的矿业部门来说,生产者价格下行,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会令该部门越来越难以偿还债务。
更大的担忧在于,房地产价格将是下一个“被打倒”的对象。数据提供商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指出,4月份,中国房屋均价仅比3月份增长0.1%。很多人担心,这个最重要的部门——中国整体经济重要驱动者,正在接近价格下跌和供应过量的危险地带。
靠消费者需求来驱动的汽车销售,正在减速。出口行业呈现“中年人”迹象。根据中国港口网发布的数据,4月份,中国十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为今年最快速度。不过,这种速度无法与在过去十年里曾大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增长相媲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问题在于,政策制定者将会做些什么?
中国政府不愿意通过降低银行储备要求或利率来放宽信贷,担心这样做将会导致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原本就已经过度杠杆化的部门,比如说房地产和采矿。如果信贷被放宽,那么就表明中国政府对增长的担忧加剧。
目前,主要的安全阀似乎是走弱的人民币。年初至今,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兑美元下滑近3%。当然,这样做并没有大幅提振中国的竞争力,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却是标志性的转变,(在过去的四年内,他们每年都需忍受强势人民币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