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时间,P2P行业发展速度尤为惊人。然而,正因这一行业长期处于“三无”发展的状态,也给不少投资者带来了投资上的苦恼。
于是,随着P2P平台的急剧增加,不少平台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其中,最为普遍的现象,莫过于平台自融、假标以及资金池等。显然,在缺乏有力监管的环境下,不仅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式发展,而且还不利于保障投资者的切身权益。
进入2015年,当属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元年”。实际上,从今年7月份以来,就有一系列的互金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从《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的出炉,到《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炉,再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等,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P2P平台的违法违规成本,加速整个行业的大洗牌节奏。或许,随着P2P监管细则的正式出炉,未来不达标、不规范的平台也将会被逐渐淘汰。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随着整个行业的规范式发展,P2P行业也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经过一轮“大浪淘沙”的大洗牌过程之后,优秀平台将会更加吃香,同时也将会为这类平台打开发展的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坊间的传言,P2P监管细则有望在今年年内出炉。不过,从相关的监管细则来看,不仅强调了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只能够充当纯信息中介,而且还明确要求平台要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业务的合作,而在平台实缴资本方面,也作出了相关的要求等。
事实上,在系列监管政策先后落地之后,实则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在P2P监管细则落地之际,还会对几类平台构成深刻性的影响。
其中,整体实力薄弱,且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平台,将会遭遇淘汰的命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P2P平台要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业务合作的预期,实则也会加剧这一行业的内部分化。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一规定,或将大幅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则在于多数银行不会轻易与缺乏实力的P2P平台进行资金存管的合作,而它们却更愿意与具有一定实力的优秀平台进行合作,由此也起到了加速行业洗牌的目的。
此外,对于平台的资产、风控以及创新等能力,也是未来行业竞争的核心看点。换言之,缺乏这几大核心因素的平台,也或将面临淘汰的命运。
从本质上看,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在于金融,而金融的核心就在于风控。对此,从平台的角度看,只有认清行业的风险,做好有效的风险预判,同时还时刻提升平台的创新能力等,方能够在未来行业大洗牌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还会给投资者增加投资信心,提升他们对平台的信赖度。
综上所述,随着系列监管政策的逐一落地,也意味着P2P行业正式进入大洗牌的时代。然而,在未来P2P监管细则正式出炉之际,实则也会进一步加快这一行业的大洗牌节奏,而整个行业也将会逐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标。换言之,即经过一轮大洗牌之后,优秀平台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至于不达标、不规范的平台,则将会遭遇到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