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在中资银行全球化布局中的战略重要性显而易见。除了是进入北美市场的桥头堡外,中加之间的商贸也在迅速增长。
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的进口来源地,第七大投资国,主要留学生和游客来源。2011年加拿大华人约150万,预计2031年加拿大华人将达到约300万。
进入加拿大近20年后,中国银行才迈出在加拿大申请设立分行的第一步。
“2012年我们已经完成向加拿大金融监管局提出设立分行牌照的申请。”中国银行(加拿大)公司金融部总裁焦量于多伦多时间1月15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
焦量表示,海外业务是中行的看家本领和祖传秘方,“目前加中行自己有资金、有项目,但由于持有的是子行牌照,在业务规模和范围上受到限制,无法开展更多的授信业务,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牌照之困
目前在加拿大营业的中资银行只有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两家,没有分行牌照的弊端在于,受限于独立法人的子行资本金不足,两家子行的资本金都在1亿加元左右,大额贷款项目不能做。分行牌照的业务规模则由总行资本金来决定,规模更大。
最为知名的例子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项目,但在加的中资金融机构没有一家参与其中。
又如,加拿大龙源电力在安大略省的达弗林风电项目需融资2亿多加币,但无论工行(加拿大)还是中行(加拿大),都没资格做此额度的贷款。
“只好从中行和国开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和花旗联合获得2亿多加币的贷款,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加拿大龙源电力总裁吴浩在其达弗林风电项目的现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外资银行在加拿大要取得分行的牌照并不容易。中国银行(加拿大)在当地经营已经超过20年,至今仍未取得分行牌照。
“2012年已经完成向加拿大金融监管局提出设立分行牌照的申请,但无法预计何时能获批,监管层总有新的要求提出来,不断要提交补充新的申报材料。”焦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受限于子行的牌照,中行和工行在加子公司目前更侧重于零售业务。以中行为例,其在加拿大已经开展人民币存贷款、汇款、现钞兑换、内保外贷等业务。
中国银行(加拿大)1992年注册成立,是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截至2013年底,其营业网点共11家,资产规模比三年前增长近两倍,目前每年净利润约1000万加元。按资产规模排名,在当地外资行中从2010年的第14位升至第8位。连续多年没有出现不良资产。“这三年我们的不良率都是零。”焦量称。
机遇在于,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正在投资加拿大,仅加拿大中国企业商会就有一百多家大中型中资企业组成,其中担任理事的20多家单位均为中国驻加的大型国有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国航、东航、武钢等。
保守监管体系
世界经济论坛连续六年将加拿大的银行体系列为全球最稳健的体系。在稳健的同时,也被认为过于保守。
多伦多金融服务联盟(TFSA)主席、安大略省前财政部长Janet L.Ecker于当地时间1月1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加拿大银行业是发达国家里唯一没有被波及的,反而逆势扩张。
其原因就是加拿大银行业的监管体系很严格。“监管并不会受政治影响,因为Bay Street(加拿大的‘华尔街’贝街)不会出现像美国华尔街那样的主导性。”Janet L.Ecker称。
加拿大对银行的监管规则很严格,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的规定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金融危机以前就高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规定;加拿大金融监管办公室(OSFI)对这些指标监管非常严格,会不时地到访金融机构,提醒或强制其执行对相关问题的改善,Janet L.Ecker表示。
TFSA是一个公私合营的机构,其特别之处在于,TFSA的成员包括加拿大国家、安大略省和多伦多市的三级政府,多伦多15家最大的金融机构(包含银行、保险、券商和基金)的CEO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
“我们需要每个月都上报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的数据,同时每年监管机构都有针对不同主题的相应检查,比如说信贷或者风控等。”焦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工商银行(加拿大)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陈晓玲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监管非常严格,“比如关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加拿大是提前到2013年一季度就要求我们直接适用10.5的最高比例,而流动风险覆盖比率到2015年就要100%覆盖。”此外,对于大小银行的监管要求完全一致,也不利于小银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