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旱区抗旱井成摆设,主管部门一问三不知——辽宁阜蒙县打井乱象调查
(孙仁斌 张逸飞)深度要求20米的水井只打10多米,用水泵先交2000元押金,一口井村民要给打井队支付100元电话费,刚打好一年多井台已经塌了,百多口井从打好基本没用过……
辽宁省目前正在经历6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作为此次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在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过程中,为农民打的一些抗旱井却成了不出水的“真旱井”,让当地百姓感到伤心。
地裂河干庄稼绝收,三村282口抗旱井成摆设
阜蒙县蜘蛛山镇,道路两旁的玉米成片枯萎,一米多高的秸秆底部已彻底干枯,只有顶部还有少量绿色。剥开一颗玉米,颗粒干瘪,有的甚至只有一层皮。
“活了60多岁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山坡地旱得更厉害,玉米叶用火一点就着。”65岁的蜘蛛山村村民陈贵丰说,他家里的22亩地中11亩坡耕地已经绝收,另外11亩耕地至少减产6至7成。据了解,该村共有耕地近1800亩,约有1300亩耕地面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2年起,蜘蛛山村共打了104眼抗旱井,如今却都闲置在田间地头。在同属蜘蛛山镇的刘家湾子村和葫芦汤村,一共有178眼抗旱井从2013年打好后也就一直闲在地里。
“天旱成这样,抗旱井却用不了,大家都很着急。”刘家湾子村村民郑树深说。
质量不过关还乱收费,村民感觉“受骗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抗旱井不能使用的原因,一是质量不过关,深度不够,一是缺乏配套的水泵。
蜘蛛山村村民陈贵丰地里的抗旱井测量井深为11米,其中,水面深度约4米;而村民齐凤荣自己花钱雇人打的水井,井口宽1米,深17.5米,水量充足。“县里给打的井,井深不够,存水量太少。”齐凤荣说。
按照蜘蛛山村委会和村民签订的合同,在水源充足情况下,井深不低于20米,井口直径30厘米。每眼井可灌溉面积为30至50亩。
“井口30厘米,越往底下越窄,有的井水泵放到一半就卡住了,下不去。”村民唐国民怀疑村里的抗旱井“偷工减料”,没达到合同标准。
而在刘家湾子村和葫芦汤村,178眼抗旱井闲置则是因为缺少配套的水泵,有不少村民去镇政府要配套的水泵浇地,却一直没有结果。
此外,村民们对镇里和村里收取的2100元钱也感到不解,而且交了钱之后发现井用不了,感到“受骗了。”
蜘蛛山村村委会主任刘志说,抗旱井打好后,按镇里要求,每口井要交2000元钱当水泵押金,三年后返还给百姓;另外每口井村里收了100元钱,给打井队做通讯费。
蜘蛛山镇政府一名负责人承认,这是镇里为了方便水泵管理自己做的规定。这位负责人称,刘家湾子村和葫芦汤村的178眼井没有配套的水泵,他们向县发改局打了几次报告,但都没有回应。
主管部门一问三不知,该谁监管说不清
阜蒙县发改局副局长习著江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抗旱井工程由时任发改局副局长李洪志负责,他不清楚工程质量问题,而李洪志则于今年7月17日被检察院批捕,具体原因习著江没有透露。
对于工程质量应由谁负责,习著江先说“可能由监理部门或质监部门负责”,而得知镇政府、村委会缴了2100元押金和通讯费后,又说“他们收钱我们不知道,也不符合规定。既然他们收钱了,工程质量应该由他们来负责。”
至于抗旱井的口径、深度以及工程质量应执行何种标准,验收时是否达标等问题,参与过该工程验收的发改局的农业股和综合股工作人员则表示“不了解”或“记不清了”。
据了解,阜蒙县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一项水利骨干工程,由县发改局实施,2011年至2013年共打井2479眼,累计投资7500万,主要由国家财政拨付。
根据水利部出台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全面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