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水面的网箱养鱼即将被清理。
长江商报消息 十堰历史上两次因水利工程动迁47万人,移民后续工作尚待解决。
1958年丹江口水库初建,动迁十堰移民28.7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大坝从160米加高到176.6米,再度动迁十堰移民18.2万人。对于十堰市来说,移民搬迁工作虽然于2012年9月底完成,但如何真正确保干净汉水送往北方才刚刚开始。
近日,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均表示,要确保干净水源北送,在移民之后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同时在资金上地方财政压力也相当大。
保护水质资金缺口大
在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厂长张群伟表示,9月30日之前,该厂可以完成升级改造,出厂的水能够达到国家的最高标准一级A。但是,哪怕是一级A的出厂水,如果按照地表水质的标准,只能算五类水。“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要达到三类水的标准。”张维国介绍,这样一来,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十堰市还要做生物菌处理、人工快渗处理,然后引出河道通过湿地进行处理,从工艺上来说,最终可以达到要求,但一吨水的污水处理成本就多出了0.2元。十堰市五条河流,经过综合测评,完成治理就需要17.43亿元。
该市希望在现有资金渠道及2014—2015年项目资金安排上,安排和倾斜支持十堰市五河治理项目建设,并在“十三五”规划时,把五河治理工程作为“十二五”遗留问题单列解决。同时,参照三峡电站做法,设置中线水资源费征收主体,每立方水按0.2元向受水地区征收,作为环库区生态保护基金。
利益补偿制度亟待出台
“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细节的问题就都出来了。”张维国、周霁形象地介绍,移民搬迁的时候说好喝完酒上车,结果喝完酒老乡们就开始哭,去祖坟祭拜、去老屋合影,硬是走不了,第二天村里只好整天播放赵本山的小品,让大家乐呵,吃完饭直接上车走。
移民之后,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样存在,移民的房子都是在短时间内建成的,后期是否会出现问题?移民原来在岸边肥沃的土地没了,现有土地都是在原来的山上,相对贫瘠,今后如何生产?各地发展新的产业,是否会有不适应?水位线抬高后不少企业被淹,下岗的居民今后如何生活?……过得好的,不会有想法,但是移民只要过得不好,就会想到都是移民带来的,就会找政府。
对于十堰市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库区清理网箱和围网养鱼,该市从事专业养殖和捕捞的居民达7650户3.5万人。一旦清理网箱和围网养鱼,渔民生存难度会相当大。该市希望国家安排消除网箱和围网养鱼的补偿资金,并建立库区渔民的利益补偿制度,对渔民转产转业给予政策扶持。
■特写
“我们都跳广场舞了”
在柳陂镇挖断岗村,28岁的内安移民郝善良对自己的新家挺满意。“我们这里晚上都跳广场舞了。”郝善良说,加上宝宝,自家是五口人,住在200平方米的2层小楼中,老人住一楼,夫妻俩带着孩子住在二楼,房间里小孩的车、玩具不少。郝善良属于淹地不淹房的内安移民,现在家里按人头算只有1.6亩地。不过这1.6亩地让他很满意,挖断岗村的地都是采取了回填垫高办法新造的高标准大棚菜地,现在一亩地的收成比原来高出3-4成。番茄、丝瓜、莴笋……郝善良说一年能种好几季。该村距离十堰、郧县都比较近,菜不愁销路。
同样搬进了新家,新集镇核桃园4组一位村民则表示,田被淹了,一亩补助不到两万,把新房装修完钱就差不多用完了。住不到两年,房间就有开裂的情况,也不知道该找谁来修。现在分的田没以前的土质好,种菜的收成不好,只能靠打零工挣钱,村里凡是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