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茗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2007年度入选诗刊社举办的第二十三届青春诗会、2007年度获河北省政府颁发河北文艺振兴奖、2008年度“芒种”年度诗人奖、2007诗歌报“年度诗人”奖、首届中国女子诗歌大赛“十佳”诗人奖、《人民文学》“观音山”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人民文学》“风物扬州”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人民文学》“知音”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绿风》“名广”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诗刊》社“桃花源”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以及《星星》诗刊社奖励若干。获得第四届叶红女性诗奖。2009年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重点作家扶持项目。出版诗集《诗瑜伽》、《胡茗茗短诗选》《十二夜》、《诗地道》等四部。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可以说是著述甚丰,每隔两三年、三四年就会有一部新作问世。请问您是如何保持这种旺盛的创作力的?
胡茗茗:我不是一个离开诗歌就活不了的人。但有了诗歌,就会让我真切地感觉到:活着很好。好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记得做一家媒体专访时,第一次问到这个话题,我的回答是,因为母亲。真的,我心中的母亲形象很美好,很温暖,但不是年轻时的美好和温暖,而是一种中年以后,带着世事沧桑的美好和温暖。因此,写诗对于我,是对一位女人从中年开始,直至离开这个世界的心痛的倾诉。这样的倾诉,对于倾诉者,每时每刻,都会获得一种神圣的力量。我和这个世界的对话,就是我和母亲的对话。一个诗人,要知道自己的灵魂,是为谁而歌唱的?换句话说,要知道自己的心口,为谁而疼痛.
记者:如果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你诗歌语言的众多特征。比如,对节奏感的把握和处理上,频繁使用逗号,延缓、限制语言的快速流动;断句,将一个复杂的诗句作为一个诗节来用;叙述中,常常插入比喻,为单一的语言结构增加立体感等等。谈谈你的语言追求。
胡茗茗:我觉得一定要用母语写作。因为母语带着我的祖先的很多信息的语言。事实上,母语已被诗歌弄得不伦不类了,不要说母语中带有的大量的生命的信息,已被我们弄丢了,就是它的原本的美,也被我们埋没了。我经常把《诗经》翻出来,看看我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什么样的语言。这个时候,我是脸红着告诉自己:写作,必须先回到母语上去,然后再谈别的。
我喜欢用瞬间感悟来写诗,不喜欢用幻变处理来写诗。我的追求是,尽量把诗写得单纯些,不要给读者制造文字迷宫,更不要做无聊的文字游戏。但我在诗的节奏上,相对要讲究一些,总想让诗意起伏着,先跳出我的视野。
记者:采访到这里,为了替“读者”考虑,还是要问一些八卦性的问题。你对自己的创作有没有严格的规划?诸如,一年多少首?什么题材?多大的篇幅?还有创作时间,是如何安排?
胡茗茗:从来不计划。但计划着读书、工作、生活,过正常人的正常生活,体会正常人的七情六欲,有了灵感我就写,没有决不硬写。有时,一年只写几首小诗,有时又大写特写,任性随情,决不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