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反映出国内需求依然疲软,中国经济可能陷入通缩境地。
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1.8%, 创近18个月以来新低。较3月份同比升2.4%升幅有所缩小,低于预期。市场预期4月份CPI升幅或为2.0%。
CPI涨幅偏低主要是由于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影响,且房租、服务等非食品因素环比持平或者增长缓慢,这折射出总需求相对不足。
物价涨幅受限对消费者来说是好消息,但一些专家称,在经济增长似乎正在失去动能之际,这种情况也反映出需求疲软,中国经济可能陷入通缩境地。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4月CPI是年内低点的概率比较大。猪肉价格前期跌得太多,现在价格到了底部,未来会缓慢回升。
4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在通缩区域维持了两年多。4月份PPI同比下降2.0%,这是PPI连续第26个月出现下降。工业通缩已经是很明显的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重。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警告称,PPI较长时间处于负值区间,而3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18%,当前企业贷款的实际正利率已经接近10%,相比于企业不断下滑的利润率,如此高的资金成本显然很难承受。
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现通缩隐忧。全球复苏力度并不能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上涨的压力,从输入型通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来看,CPI和PPI都有通缩的征兆。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认为,从目前来看,经济下行风险依然较大。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降准时点在三季度。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表示,货币政策就当前情况来讲,一是要立足于稳增长,因为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内需外需都不好,需要政策的支持;二是要立足于防范风险,因为金融创新比较大,风险点也比较多。预计二季度还是相对宽松,除非经济加速回落,外汇占款大幅下降,那么降准降息都是备选。
央行此前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