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资本论财经网,互联网金融第一门户!
  • 用户名:
  • 密码:
  • 注册账号
资本论财经网,互联网金融第一门户 > 财经 > 个股评论 > 那些造假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待遇
那些造假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待遇
http://www.zibenlun.cn 日期:2012-01-15 10:30:02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9日,鉴于最近爆出的多宗包括中概股在内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了提高反向并购企业在美国上市门槛的新规。这或许会波及到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
     
     而除了监管政策的收紧,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还要面临来自“市场的监管”——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艾格菲(NASDAQ: FEED)近来的遭遇就是其中一例。刚进入11月份,该公司就招致了一系列法律纠纷;包括Shuman、Kessler & Check等在内的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宣布,已代表投资者向艾格菲提起集体诉讼。
     
     如果加上该公司自9月股价跌破1美元后收到的诉讼通知,这家总部位于中国江西的农牧公司至少面临着逾10起集体诉讼。
     
     “指控艾格菲及艾格菲特定高管和董事会董事违反了美国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Kessler & Check律所在其公告中表示。该律所声称,在集体诉讼期内,艾格菲发布了大量有关公司财务状况、业务和前景的积极声明;但这些声明却是在公司无视不利事实,歪曲或编造的结果。
     
     而恰恰是这些虚假陈述,人为地抬高了艾格菲股价。2008年5月5日,该股一度触及20.94美元/股的历史高点。但泡沫终散去。
     
     2011年8月2日,艾格菲公告业绩快报,预计二季度将面临1700亿美元净亏损。消息一出,艾格菲股价应声而跌,当日放量大跌达32.66%;而截至11月9日,这只股票收盘价仅为0.63美元,年内跌幅累计达78.6%。
     
     眼下,这家早在2007年就借助反向收购(Reverse TakeOver)登陆美国的中概股,却不得不面临退市风险。
     
     10月14日,纳斯达克交易所已向艾格菲发出警告,称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不满足该所持续上市条件;公司必须在此后180天内,令收盘价连续10个交易日达到或高于1美元。
     
     更迫在眉睫的,还是不断增加的集体诉讼。“如艾格菲投资者希望成为本案的主要原告,必须在2011年12月19日前与法院取得联系。”越来越多的律师事务所加入起诉艾格菲的阵营。
     
     艾格菲并非头一家遇上诉讼的中概股,当然更不会是最后一家。
     
     来自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和法律咨询机构基石研究(Cornerstone Research)的联合调查显示,仅在2011年上半年,就有25家中国公司遭遇集体诉讼。“针对中国公司的集体诉讼数目有显著提高,”上述报告指出。
     
     仅是今年前六个月的数据,就已刷新了过去一整年的纪录。上述机构表示,2010年卷入集体诉讼的中国公司数目只有12家,这在当时已创下单年历史纪录,占全年针对外国发行人集体诉讼总数的42.9%。
     
     “过去12个月内针对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集体诉讼,大多遵循着类似的模式,涉及会计造假、信息披露不充分,或是关联方间的不当交易等。”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基石研究的报告显示。
     
     发起一项集体诉讼并不困难。
     
     美国法律显示,所有在起诉书所述相关时间段买入股票的股东均可成为原告,而集体诉讼结果,无论是法院判决或合解协议,对没参加诉讼股东也同样具备效力,除非是投资者主动退出。
     
     正因为此,集体诉讼往往成为小股东赖以维权的主要工具;而不少小型律师事务所甚至专门代理这类诉讼,如本次起诉艾格菲的Shuman、Kessler & Check等律所,也曾频频亮相其它中概股的类似诉讼中。
     
     业内人士介绍,集体诉讼多由律师牵头召集进行,且律师多以风险代理方式接受委托。这意味着原告无需预付代理费用,而是由律师先行垫付,后者可等到赔偿金到手后以一定比例抽取作为报酬。
     
     “一般来说,约有三分之一甚至40%的案件会在初步动议阶段就被法院驳回,但剩余60%的案件可以继续进行,通常都是以庭前和解告终,很少进入法庭审理。”皮特·基隆(Peter M·Gillon),美国必百瑞律师事务所(Pillsbury Winthrop Shaw Pittman LLP)合伙人对这类诉讼的研究显示。
     
     “了结一场证券集体诉讼的代价可能非常昂贵。如在2010年,集体诉讼平均和解费用达到3630万美元,具体范围从百万美元至数亿美元不等。”皮特撰文指出。
     
     基于此,一旦卷入集体诉讼,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沉重压力。“企业应当谨慎使用描述性词汇、慎重进行财务披露和财务预测。”一位新加坡律所合伙人点评称,“若过于随意,就可能招致股东诉讼、监管部门处罚。”
 
【免责声明】本文《那些造假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待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资本论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那些造假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待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直接点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邮件至24595728@qq.com,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网友评论>那些造假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待遇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资本论财经网,互联网金融第一门户保持中立

更多资本论•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