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军校长
业务校长马兰英带领学生参观受奖学生版面
老师为学生进行课堂外辅导
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
学生用餐
学习小组会议
同学们一起宣誓
2000年,睢阳区勒马乡王乔村的张超军从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第一中学辞职,并放下自己经营多年的农资生意,凭着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与回报社会的激情,把多年自己在生意场上打拼积攒的二百多万元投在家乡的教育事业上,大步跨入民办教育领域,当年7月在勒马乡李庄创办了第一所全日制寄宿式学校——民生学校。
“人民的教育人民办”,这是民生学校多年来秉承“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优先理念,更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办学以来,该校凭借寄宿制的优势,以严谨的校风,规范的管理,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2004年在睢阳区临河店乡廉庄创办了第二所民生学校,2009年在临河店乡廉庄创办了民生附属幼儿园,2013年在临河店乡廉庄创办了第三所民生学校。目前,该校所有班级已形成全日制多媒体教学的办学规模,学校已拥有学生1650余人,占地60余亩,教职员工72人。该校2007年至2012年连续六年获“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至2012年分别获“年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至今在全区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已连续七年第一名,2010年在睢阳区抽考中取得总成绩第一名;校长张超军在2003年被国家授予“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马俊、廉晓君、李清霞、崔素华、秦京丽等多名教师分别多次获区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或“民办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马兰英、张欣、杨娜、彭静、刘红峰、贾亚丽、袁丹丹、陈凤娟、李姣姣、刘光辉、陈梦茹、付艳艳、贾书莲、赵雪莲、郑姗姗、杜慧梅、谢玉倩、韩彩芝、高静华、李慧清等教师分别获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一片冰心在玉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张超军认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就会对学生多付出一份情感。只有当我们用爱护子女的情感去关心学生,我们才能收获成果,品尝快乐!
民生学校从办学开始就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作为办学的核心来抓。要求每一位老师和生活辅导员都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学生、关心学生和正确评价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在老师爱的怀抱中快乐成长。他们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知识,然后组织教师学习座谈,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使每一位教师都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该校学生大部分是远离父母亲人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就成了他们温暖的家。因此,全校老师都像父母一样呵护孩子,让每一名学生都把自己融入班级和学校集体,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五年级学生郭丰豪的母亲已去世,父亲年迈多病,刚到学校寄宿式管理不太习惯,胆小怕事。后来,经过任课老师和生活辅导员的引导和鼓励,他很快适应了寄宿式学校的学习生活,学习非常努力,成绩进步很快。不仅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且被班上的同学一致推选为班干部。
“生命如花,爱在传播”。在民生校园里,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家长”,马兰英是一位数学老师,学生们亲切称呼她为“马阿姨”。她20岁开始教书,凭着“一颗真心,一生奉献,一支粉笔”,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了14年,将汗水挥洒在教育事业的沃土上,为孩子们点燃了一盏盏明亮的航灯。她14年如一日,积极关爱贫困学生,一个乐于奉献的、一个热心教育的优秀教师,孩子最需要关爱时总少不了她的身影。2013年3月,一年级学生张志轩在凌晨1点,耳朵疼痛,她与张欣老师二人用车子推上孩子就往医院赶,待为孩子看好病回到宿舍已是凌晨4点;12月5日,五年级学生刘标夜间11点,头痛难忍,她陪孩子在医院打针到2点,才与孩子一同回到学校。她善待每名学生,用那“爱”的清泉,去呵护每名学生的心灵,使孩子心身得到健康成长,学业有所进步。
杜慧梅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教书育人多年,她总是坚持着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晚上亲自给孩子们打热水洗脸、洗脚,并自己掏钱给学生买洗头膏、香皂等,在寝室和学生拉家常,了解学生情况。只有确保学生安然,她才能放心入睡。孩子家长给老师留言写道:“我一直为宝贝感到幸运,能遇上杜老师是孩子一生的福气!我们家长想到的和没想到的您都考虑到了!看到孩子回到家里,站在小板凳上像小老师一样教育我们全家要节约粮食,不准剩饭,要吃干净时,我感动得流泪了,真的是无法言语的谢谢!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您对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每当宝贝自豪地说‘杜老师说的……’时,我很欣慰,并告诉宝贝杜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爱你们!我希望宝贝能感受到这份爱,记住这份爱!真佩服您!”
学校留守学生多,给学生辅导就成了刘光辉老师生活中一件常有的事。刘光辉老师担任五年级数学老师,虽然年轻却像大哥哥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学生,刘老师总是每天早上准时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再陪着学生一起早读;下午、晚上的自习课,他总是坐在讲台上认真地备课,批改作业,从未因任何原因有所改变;坚持天天晚上给学生辅导。
贾书莲老师高兴地说:“教书十几年了,值得骄傲的是,没有一个学生辍学。”贾书莲担任二年级1班班主任,全班40多个孩子的生日,她像母亲一样都记得一清二楚,当孩子过生日贾老师总会第一个把生日蛋糕送到孩子面前,把“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歌唱给孩子听。孩子们心中的坚冰在慢慢融化,逐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学习也变得主动积极。因为她坚信:有爱就能创造奇迹,有爱就能铸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班主任郑姗姗老师,她会时常提醒自己在随身带的包里常备感冒药、棉签、碘酒等,以备学生一时轻微感冒、皮外伤之用。在她的抽屉里你会发现很多卫生纸巾等女生用品,那是她自己掏钱给女生准备的,孩子生病时,她总是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营养品。她的爱不像慈母般厚重,也不像严师那样深刻。她的爱像初春的一缕阳光,让人温暖;如夏日的一阵清风,让人警醒!
爱是教育的灵魂!老师对学生的爱,时而和风细雨、声情并茂,时而雷厉风行、威严有加。他们既是严师,也是慈母,更是诤友。民生学校的老师们以一种“父爱”与“母爱”的精神庇护着自己的学生,给孩子们如山的关怀;他们又以坚毅的品格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在青春之路上盈满正能量,保有充沛的学习能力和激情。这样的老师,正是孩子与家长所期盼的;这样的老师,愿他们一直用“父爱”与“母爱”塑造更多的灵魂,以“榜样”感召更多的学生!他们用人格培养人格,他们用上进带动上进,他们用爱心传递爱心。“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老师,不仅会收获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赢得家长、社会的尊重与赞誉!
2004年,针对周边乡镇存在入学难、幼儿教育设施不完善等现状,民生学校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临河店乡廉庄创办了第二所民生学校。2009年在临河店乡廉庄创办了民生附属幼儿园,解决了周边乡镇幼儿上学难的问题。为所有寄宿学生免费统一发放棉被、床单等生活用品,受到全体学生家长的一致称赞。
民生学校无疑为豫东大地诸多适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尤其为住在周边的儿童能在家门口上学,提供了方便。
2、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2005年,为解决部分学生上学难这一问题,张超军在乡村四处走访,从学生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着手。多次南下广州、深圳、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张超军大胆为学生垫付学费、生活费等各项费用。安排学生家长进厂工作,让家长拿到工资后再付学生学费。几年来,张超军共向广东金叶电子集团、华联光电、嘉蜜礼品厂、建德手机厂等十多个厂家输送贫困学生家庭家长2000多人。他的这一爱民行动不仅使每个家庭增加了收入,更缓解了家庭困难,还让不少家庭过上富裕生活。
目前,该校为勒马、毛堌堆、临河店、路河、郭村五个乡镇的196名留守贫困儿童、孤儿实现了“求学梦”,免去包括生活费在内的所有费用,并免费发放棉被、学习用品等,此爱心在豫东大地被传为佳话。留守儿童、孤儿们纷纷表示决心争当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争做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学校的温暖。
一路倾注真情,一路播洒阳光。秉承“孩子教育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奉献教育在助力现代化教育事业中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首家喻户晓的《爱的奉献》之歌在商丘市睢阳区民生学校操场上响彻着。
在操场上,十余个孩子围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各种游戏。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洋溢着欢乐与喜悦。游戏中的孩子们,都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在这所学校里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学校的温暖。
3、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张超军校长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会把我一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把最美好的教育留给孩子们,不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民生学校1650名学生中80%以上是留守儿童,其中有196名学生是失去双亲或者是单亲家庭和极贫困学生。在每学期开学时,这些孩子都无法交费入学,民生学校就对这些孩子实行学费、生活费各类费用全免制,学校每年给这些孩子所减免的费用要在30万左右。”
在郭村镇小安庄村一个简陋的房子门前坐着一对老人,一女孩在桌子上写着作业,房子看上去十分陈旧,房内除了简单家具外没有别的陈设。
等说明来意之后,被减免学费学生张梦茹的爷爷突然哭了起来:“孩子的爸爸妈妈出车祸离开人世了,留下三个孩子由我看管,我这把年龄真不知咋教育孩子,是民生学校张校长救了孩子,他是我们这地方的活菩萨。”
听完爷爷的哭诉,张梦茹突然也哭了起来:“爸爸妈妈离开我们了,爷爷奶奶现在身体都不好,5年来,我是靠民生学校免费上学的,十分感谢学校对我的关怀。”
民生学校给孩子们带来了温暖,给这些贫困的孩子多了一些关爱,张超军校长以商丘人的担当为孩子带来了更多的温暖。
地震震不碎血浓于水的同胞情,作为商丘民办教育界的领头羊,张超军与灾区人民心连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张超军当时因在学校长期超负荷工作而住进医院不能赶赴灾区,在学校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向朋友借了2万多元,让妻子代表自己随同商丘市民办教育学校组成的灾区慰问团奔赴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他还吩咐妻子要与四川方面协商,把地震灾区儿童接到民生学校接受教育,免得失去亲人的儿童失学。
只乐于做锦上添花,改革风险小的事情,是对真教育的阻碍。张超军说:“让孩子参与这些讲故事、阅读、艺术、体育等活动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比多做几道题对孩子更有深远意义!”民生学校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如文化方面的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汇演、球类比赛等,使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思想陶冶,提高了自身素质,又学到了文化科学知识,从实践中增长才干。
4、心随朗日高 志与秋霜洁
为让这些留守儿童不感到孤独、无聊,学校在孩子学习、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更细致更周到的服务,有时组织学生参加兴趣班学习或看电视,有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简单有趣的文体活动,使学生从中找到家的温馨和快乐。
2010年,睢阳区教育局举行的全区综合知识竞赛活动中,该校李福连同学获得全区第一名;2012年在临河店乡知识竞赛中祁莹获得全乡第一名,李顺豪、廉浩获得全乡第二名,谢立志、贾宇航、郭锦硕获得全乡第三名的优异成绩;2013年广播体操大比武中该校荣获全乡第一名。
民生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担任安全领导小组长,全体教师(包含生活辅导员),后勤工人,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睁大眼睛,时时把安全放在心上。学校聘请了派出所民警担任该校法制副校长,建立了各种安全制度和避险预案,全校每天24小时轮守值班。晚上,由值班教师巡查学生宿舍,生活辅导员陪宿。学校全部安装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学校还配备了一名保健医生,负责学生的日常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学校食堂从食物的购置到饭菜分到学生的手上都有明确的规定。此外,学校还根据不同的季节,每天制定不同的菜谱,保证了学生营养的均衡。
5、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占据学校工作中相当重的分量。该校加强了对生活辅导员的培训,着重提高生活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倡导生活辅导员用人性化的管理,加以科学的引导,并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生活技能的培养目标,通过各种生活技能的训练和通过监督检查等手段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学校还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环境卫生、文明就餐、内务卫生等工作常规的检查监督,杜绝体罚、歧视和谩骂学生现象的发生。
张超军说:“打铁尚需自身硬,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升教师素质。目前的教育现实告诉我们,学生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了,但他们对幸福的感知却越来越低了;学生越来越会做题了,却越来越忘己了。原因在哪里?是因为我们从教育的根本,走到了枝叶;从人性,走到了物性。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坚守住自己的精神高地,才能为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道德灯塔,照亮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从2000年开始14年来,张超军始终奉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条,走“改革、创新、规范、提升”之路,积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工作、学习、生活的幸福感、成就感,让教师充满工作激情,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全校教师做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张超军深知,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刚开始办学校自然环境条件非常艰苦,如何留住人才,便成了他工作的重点。他总是那么善解人意、雪中送炭、送暖问寒,他年纪大,但和年轻人在一起时,似乎又成了一个年轻小伙子,欢声笑语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切不能克服的困难也都在笑声中得到瓦解。
“教育工作需要人性化关怀。”张超军说,他以制度形式确定,每年为聘用教师交纳养老金,免费进行体检,每逢教师住院、亲属亡故、遭遇不测等都会组织慰问,让教师们感到在此工作充满了温暖。
民生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腾飞插上了坚强有力的翅膀,大大地提升了民办教育的“硬”实力,使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生学校带来的实惠,更使民办教育水平再上一层楼,得到新的腾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实践过程中,民生教育插上了腾飞的双翼,实现了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螺旋式发展,而孩子的成长,人民的满意,则成为继续厚爱教育的不竭动力。无限忠诚,他和他的团队以对人民教育无限深沉的爱,用心实践追寻着心中的“教育梦”,且行且歌,留下一路桃李芬芳。
春华秋实,14年来曾经在民生上过学的孩子已走进高等学府深造的就达50多人。就读于民生学校的学生考入了国家高等院校的学生,如马尊重被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录取、王占领被沈阳工业学院录取、赵晓峰被郑州大学录取。一声亲切的“张校长好”常常让人有片刻恍惚后才能将眼前的青年和曾经的学生对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