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9月22日,中国第一个“无车日”开始至今,已经整整经过了8年的时间,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无车日“,是否真的担当起了它的重任:让人们深刻意识到减少私家车、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使这一天所隐含的理念深入城市交通管理者的心中?唤醒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无车“背后含义的理解,并让他们用行动来达成这些呢?
无需遮掩,对于MARMOT土拨鼠品牌的以上发问,答案似乎是并没有。当每年的“无车日”这一天过去之后,大街小巷的汽车依旧堵成长龙,“无车日”也就成了“作秀日”,这个多少带着尴尬意味的形容词,不是用来批判什么,而是一种深切的自省,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一.制造出行问题而未解决问题
仅截止至2011年底,全国承诺开展“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已达到149个,短短5年的时间,该项活动的推广速度就已十分见效,从这一点来说,城市交通管理层对于无车日的响应是非常积极的,因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发展问题,无车日活动的举办,有利于解决这个困扰。
但是,无车日想要有效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各方面工作的配合执行,而在现阶段看来,仅仅是设定一个节日,倡议人们在这一天不要开车,没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辅助施行,反而是增加了人们的出行负担,更遑论推广无车日的深层含义了。
举例说明,杭州市曾在无车日这天,开放了60000辆公共自行车让人们免费骑行,取得了相当积极的社会反响,不仅保证了“无车日”活动的开展,宣传了环保出行的概念,更解决了人们不能开车的交通问题。若要使一个活动能够取得好的反馈,那么就需要更深入的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开展无车日的城市也正在不断完善这一方面,出台多项措施保证无车日的交通出行等问题,我们也深切希望,“无车日”活动能够随着此类问题的改善而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公共交通缺乏优势,不具备足够吸引力
公交车没有开辟专行道路,跟私家车面临同样的,甚至更糟的交通行驶情况;人们需要在站牌等待很久才能坐上公交车;拥挤的地铁会挤碎所有绿色出行的美好愿望;路程不长就骑个自行车吧,对不起,方圆百里也没有公共自行车站点……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缺乏吸引人们放弃汽车,改变出行方式的足够优势,也是造成“无车日”不能够深入推行,停留在作秀表面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民众环保意识缺乏,仍需加大宣传工作
环保意识薄弱,是中国城市市民不愿开展环保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无车日惨变作秀日的原因。只有环保意识越强,才会越自发的响应号召,选择绿色出行,反之,则会敷衍其事。纵观国内现状,大部分人的环保意识都还不强,所以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环保出行也是不能放松的工作。试想,自行车出行对于环境改善的好处若是人人尽知了,那么,选择骑行方式的人群自然也就会增多了。
当然,“无车日’活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更不是索性取消了事就行的。环境的改善,的确不在于多开一天还是少开一天车,重要之处在于唤起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所以,MARMOT土拨鼠品牌由衷的希望,”无车日”活动能够完善不足,早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车日“,为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做出应有的贡献。
备注:以上资讯参考自MARMOT土拨鼠中国区官网:www.marmotbik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