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发明家论坛在北京中工大厦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路甬祥以及国家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家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奖励办等十多个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邹远东作为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也在主席排就座。会上,记者就发明成果转化问题采访了邹远东。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路甬祥与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邹远东在主席排就座
邹远东表示,发明成果转化比创造发明更重要。发明家的创造发明如果不能实现成果转化,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就失去了发明的意义。当然,不是所有的发明都能实现成果转化,有些发明只是一个想法,在成果转化时遇到具体细节,就无法实施下去;还有的发明人搞发明是一种嗜好,只满足发明的快感而不考虑能否实现成果转化;还有的发明人认为自己的发明了不得,不愿与人合作,很难与人合作,因此无法实现成果转化;还有的发明人对自己的发明估价太高,使合作者望而却步,这些都是一些发明人的发明实现不了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
当记者问到邹远东的“酶法多肽”系列专利如何容易获得成果转化时,邹远东说:“我与有些发明人不同,我当年搞发明是以企业为主体,是为了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核心技术。”
“我搞发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前人100多年研究肽的基础上另辟了一条蹊径。前人研究、发明、获取肽是从动物的血液、腺体、组织中获得,则是从人们平常所食用的食物蛋白质中,用生物酶降解及人工合成获得。”
“当然,这项研究也早有人从实验室研究出来,但实现不了成果转化,主要原因是实现不了工业化和产业化。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改变了生物酶催化的底物性状,改变了所用催化剂生物酶的类别和配方,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产业化。我将自己的发明创造以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化为目的及目标,发明、转化交替进行,以工厂为实验室,企业变成了既是实验工厂,又是产出工厂。在生产中实验,在实验中生产。”
当记者问起“酶法多肽”重大发明的现状时,邹远东用几个简单的数字进行了概述。据悉,“酶法多肽”系列专利第一个实现工业化、产业化的企业是武汉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目前这个企业拥有“酶法多肽”3个国家保健食品批文(小蓝帽)和3个湖北省特殊营养批文,申报了49项“酶法多肽”系列发明专利和13个肽类商标,在香港注册了远东肽谷国际集团和中华多肽学会,在国内建立了远东多肽研究院、远东多肽实验室、酶法多肽博物馆和酶法多肽商学院。同时,九生堂还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麻城建立了葛根肽饮料厂,还在武汉注册成立了酶法多肽有限公司。(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