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家IT分销企业A为例,其下游或有成百上千家分销商B,经由B将产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赊账行为,即先由A将货供给分销商B,B在销售成功后再将资金回笼打回给A,即所谓的“先货后款”。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我们现在的业务模式除了电子支付之外,还与应收账款融资和应付账款融资捆绑在了一起。”日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首席执行官关国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这种应收应付账款融资中,快钱以相当于“保理商”的角色,开创了与商业银行的另一种合作形态。
而这种业务模式显示,在抢占市场份额时,到底是主攻B2B、B2C还是C2C,第三方支付企业逐渐走上差异化竞争之路。
应收应付账款融资
快钱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详细解析了这种应收应付账款融资的业务模式。
以一家IT分销企业A为例,其下游或有成百上千家分销商B,经由B将产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赊账行为,即先由A将货供给分销商B,B在销售成功后再将资金回笼打回给A,即所谓的“先货后款”。在此过程中,B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将款打回给A。
而嵌入应收账款融资后,快钱先负责将成百上千个B企业的订单做整合、集成工作,对B与A的历史交易记录、B的业务状况是否健康等进行分析,并做出筛选。此后,将这些小订单打包成一个大订单交付给银行,而银行按常规审核标准进行审核,若符合信贷条件则将对A进行融资。而B在赊账到期日将账款打还给A。
“在此过程中,A这个核心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更快,降低了其财务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上述人士表示,这种业务模式从两年前开始探索,到目前为止在快钱已发展得相对成熟。电子支付、应收账款融资和应付账款融资三项总业务量,快钱去年的总资金处理量为1.2万亿元,2010年为4500亿元,2009年为1000亿元,虽然相当多业务是三者捆绑一起拓展的,但应收和应付账款融资的贡献率增速较电子支付快。
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电子支付市场是一片很大的蓝海,但为了‘圈地’和盈利压力,已获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目前的市场竞争策略已开始出现分化。易宝和快钱都在走这样的道路,在垂直领域和专业领域做精,以避免与支付宝、财付通等市场份额大的支付企业硬碰硬。”
“圈地”离不开银行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038亿元,同比增长118.1%。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7760亿元,同比增长112.6%。预计到2013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
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对于年轻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来说,目前仍处于做大规模、不断“圈地”的状态。“即使对于支付宝、财付通这样市场份额占比大的企业来说,做大规模对他们同样至关重要。只有盘子大了,日后才可以更低地摊薄成本,并稳固自己的生命力。而那些同质化严重且资金实力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未来或被淘汰。”一家排名靠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
关国光也对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仍必须不断圈地,以保持持续增长。此行业早期是追求市场规模的状态,中期追逐圈地和种地的平衡,后期在占据市场地位后追逐毛利。在牌照发放一年之后,新的行业进入者还需要以低价形式获取规模,而已具备一定规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需要依托体量优势继续扩大业务增量,此行业还有10~15年的高速增长期。
当然,在扩展地盘时,虽然不可避免与银行产生竞争,但多数人士均认为,目前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大于竞争。
一家股份制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许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水电费等缴费业务、信用卡还款、个贷还款、理财等多方面开展了合作,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看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客户量,以及客户在第三方支付工具账户上沉淀的资金,由于客户对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使用习惯,虽然银行或需要从中分出部分利润给第三方支付企业,但银行一方面可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共同做大业务增量,同时在方便客户上获得了美誉度。
几位受访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做的都是银行不愿意做的边缘业务,“银行就相当于人的主动脉,而第三方支付则是毛细血管。第三方支付做的微小支付,此前银行并不愿意涉足,这是电子支付业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一些小的网上购物公司,一天也就十几万的交易额,本身交易量并不大,第三方支付公司对这种小企业收取的费率很低,且要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这些是银行不愿意做的,银行根本不可能派几个工作人员到这家公司进行调查,为其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