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资本论财经网,互联网金融第一门户!
  • 用户名:
  • 密码:
  • 注册账号
资本论财经网,互联网金融第一门户 > 产经 > 科技/手机 > 中国互联网产业版图上 何以找不到上海?
中国互联网产业版图上 何以找不到上海?
http://www.zibenlun.cn 日期:2013-08-16 09:54:34 作者:钛媒体 来源:钛媒体
  很多年以后,当有人偶起雅兴,想要抒写下20世纪末到21世纪头几个十年,规模宏大的中国“城市化运动”历史时,北上广深必然将是最值得着墨的对象。在这个渐变着的时代,北上广深也确实不负中国城市里的“翘楚”之名,每一年,它们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国人去创业,去追梦。 而互联网产业作为这个时代影响最为显见,也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也基本上向北上广深聚集。
 
  最近一周以来,有关中国互联网公司与其所在的中国城市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逻辑的讨论,一直都比较热烈——钛媒体上即先后有《互联网三城记之:阿里巴巴为何选择杭州》 、《BAT三巨头:不看星座看地域》 两篇热文论及,也引发了诸多讨论。
 
  然而,当人们一遍遍说出一线城市那些熟悉的名字时,例如北京的百度、深圳的腾讯、杭州的阿里,我们也会遗憾的发现,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上海却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版图中缺席了。
 
  我们仔细在脑海中,或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下,上海如此庞大而富有,却确确实实没有平台级的大互联网公司。即便短暂地出现过一些还有些名气的公司,例如土豆网,也最终逃不了被完全并购的命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一现象?
 
  我们特约钛媒体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老师@魏武挥,以互联网产业模式观察者,更以一个上海人的视角,从经济、教育、人文与历史,来解读“为什么上海出不了牛X的互联网公司”?
 
  近日,网络上开始传一个流言(未经证实或证伪):阿里巴巴会同湖南卫视拿下了PPTV。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就意味着又一家上海的互联网公司被并购。(钛媒体注:PPTV被传要遭并购已多有时日,阿里巴巴和湖南卫视这一单也不过其中之一)。
 
  事实上,上海做得略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本来就不多,在这不多的公司中,先后有易趣、土豆、PPS、一号店、Triniti Interactive被收购,如今,名单上可能又会多上一个。
 
  上海成名的网络公司大致有如下一些:
 
  盛大、携程算是巨头,但都总让人感觉缺少锐气,盛大连市场第三的位置都快要朝不保夕,携程则需要早就躲到美国逍遥的梁建章回来再撑大局。
 
  麦考林虽有“中国电商第一股”的头衔,但它的股价下滑业绩困顿,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淘米借着6-10岁网民飞速增长而一度很风光,现在股价也在低位。
 
  亿唐更是早就消失不见,九城失去魔兽后苦苦挣扎,久游、五分钟一蹶不振。
 
  至于篱笆、百姓,做得的确不错,但毕竟是本地网站,在外埠影响有限。
 
  当下,在市场中还算活跃表现尚佳的有安居客、世纪佳缘、大众点评和verycd,不过都是某一个细分行业的网络公司。后两者其实存在成为“名单”上的可能。
 
  上海至今没有出现过平台级的互联网公司,也的确缺少网络创业公司(有但不是那么多)。可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互联网基础设施也相当不赖。这组矛盾看似很怪异,曾有流言说,上海官方一度反思为什么阿里巴巴没有诞生在上海。(钛媒体注:“上海为何没有出马云”,此反思出自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之口。)不过这轮反思如果有的话,似乎也不见什么反思的效果。
 
  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我先拿出来驳斥一下:
 
  其一,上海人没有创业精神
 
  对于本土上海人,的确有这种情况。但上海其实早就是一个移民城市,我所居住的楼盘,上上下下,几乎全是“新上海人”。所以,即便本土上海人不愿意创业,也不能说明全部上海的居住人群不愿意创业。上海的高校之多全国首屈一指,毕业生非上海人多了去了。
 
  其二,上海人排外,于是留在上海的新上海人缺乏帮助
 
  作为一个上海人,我承认上海有排外的情况,但我必须要说的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排外的情绪,上海不见得特别严重——尤其是最近十来年。正是因为认知到了这一点,我和我的妻子虽然都是上海人,但我的儿子不会说上海话,我毫不担心他将来会被“排外”出去——说实话,学好英语是正经的,哈。
 
  其三,上海创业成本太高,无论是房租还是员工工资
 
  有一点我承认,上海这个地方比较守法,什么拖欠三金之类的事,一般一告一个准,这客观上会抬升创业成本。不过我想,创个业还要持续地做这种勾当(偶尔来这么几个月,正常),也不是个事。更重要的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达之地:北上广深,哪个地方成本低?尤其是北京,很多事你有钱都解决不了。你没个北京户口或公司没交过税能买车么?
 
  等等等等。
 
  所以,上述这些都不是上海产生不了牛逼网络公司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大学的布局与规划,造成了最有可能创业的人群——大学生,很难进行创业
 
  北京有两所顶尖高校:北大清华,上海也有两所顶尖高校:复旦交大。北大复旦偏文,清华交大偏理。北大清华都在中关村一带,处于闹市之中,产业界和校园沟通相对方便。但上海呢,偏文的复旦倒是在市区,但偏理的交大却躲在闵行这个被戏称为闵大荒的地方。
 
  交大本部倒是依然留在市中心,不过那个地方是搞成人教育的,旁边一个管理学院也在市中心,不过管理学院不培养创业者。上海若干个大学城的规划,导致上海校园和业界距离极远。有时候我想请人来学校做个讲座,朋友帮忙,钱就不给了,但那个开车都要一个小时的路程,让我羞于提出这样的要求。
 
  其二、上海不是一个扎堆的城市
 
  其实创业是一件很“神经病”的事,在很多人的眼里,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去赌一个概率很小的未来,不是神经病是什么。创业的路大多数时候充满着艰辛,情感慰藉其实很重要。只有创业者才能理解创业者,但上海恰恰缺少一个扎堆文化。在上海这个极其繁华的城市里,创业者却是极其孤独的。
 
  其三、上海的生活太丰富了
 
  这是我朋友的一个观点,在他看来,虽然北京创业成本也很高,但北京其实并不适合生活,下班时分就是堵,那就在公司再干一两个小时再走吧。可到了晚上其实又没啥地方可以去,那就再摆弄点事儿吧(或者去扎堆,北京扎堆文化相当浓厚,遥想当年5G流水席的盛况)。但上海恰恰不是,上海有大把的地方可以让你去消遣,一个不夜的繁华地,对创业者和ta的创业团队,是一个不利因素。
 
  其四、上海人对新的东西能包容,但接受度并不高
 
  这件事可能会有一定的违和感,但我用一个例子说明:
 
  10年年中,我所在的学院和新浪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微博用户随机抽样调研,其中有一个发现非常有趣:用户量最高的地方是: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是的,没有上海。09年新浪微博内测,在一年之后,上海在整个微博的用户量盘子里,都不是前五位的。新生事物在上海不会被排斥,但也不会被立刻接受,尤其不会因为朋友接受了,我也接受。
 
  网络公司虽然做的是所谓没有疆界的生意,但依然有其地域性。在上海去宣传一个新东西,人带人的连环效应很小。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品牌,在解决了多个地方的占有率问题之后,才会考虑去拿下上海市场的原因。
 
  其五、上海虽然有金融中心之谓,但其实不是VC聚集之地
 
  上海的这个金融中心很有趣,大把银行在这里,不过大多数银行总部并不在这里。很多投资人会在上海,但投资机构的HEAD还是在北京。尤其是上海做天使、A轮的,并不多。有一个发明了pre-angle名词的投资人,倒是base在上海,不过这个家伙满世界乱转,一度就是京沪两地打飞的的人。这个原因和上海创业项目少,互为因果。
 
  其六、上海这个城市,太过成熟
 
  在上海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上海的平均薪资也不低。老实讲,虽然有不少创业者是主动创业,但其实也有不少创业者是被逼的。上海很多年前有“冒险家的乐园”这个称号,今天早就不是。要冒险,不用来上海。这个城市已经方方面面都成熟到,并不适合冒险。
 
  其七、上海的高科技园之类的规划,摆明了就不是给创业用的
 
  比如张江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很热闹了,但已经是大公司聚集之地。早期不热闹的时候,其实也不是什么创业者的乐土:它是凭空在一个很荒芜的地方圈地做的,生活配套设施极少。我前文提到的交大所在的闵行,的确旁边就有一个紫竹园区,和张江园区,是一模一样的道理:规划得相当大气,道路一铺就是来回四根车道,但就是:平日里没有人影。
 
  其八、上海的媒体,并不发达
 
  上海好多年前,进行过一次媒体的整合,把大大小小的媒体归为解放、文新、文广三大集团。这个整合之后,上海的主要媒体都被列入体制之内。这些媒体的报道一般倾向于中规中矩,对于新鲜事物、创业公司,关注很少。创业者缺少被关注的机会。
 
  上海已经不太可能成为中国的“硅谷”,不过最近上海官方很重视“大数据”这个事,这个事从逻辑上对上海而言是成立的:它需要较高的投入——财力、人力、物力。上海还是有这个本钱的。大数据产业是未来互联网很多公司的支撑,上海即使诞生不了台面上风光无限的平台级公司,存在这个可能产生冰山下的公司:虽不知名但极其重要。当然,仅是逻辑上是成立的。
 
  稍许展望一下,未来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硅谷的地方是哪里?
 
  我排除了杭州。杭州虽然有阿里巴巴,但江浙一带,做小生意的自古有之,阿里巴巴只是占了地利人和。江浙一带,很难出现大规模的数量较多的平台级公司。单靠阿里一家,不能说杭州能成其为硅谷。
 
  其实我也排除了北京,说到底北京这个地方,还是成本太高。我前文所提及的在北京创业的理由,恰恰是北京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城市不利于生活总不是个事。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北京创业成本太高的弱势,就会显现出现——虽然,在今天,中国的“硅谷”可能真在北京。
 
  广州行不行?广州其实不是一个移民城市,IT行当说穿了是高风险的行当,和当年挖金矿没什么两样(所以硅谷在加利福尼亚),高风险行当通常在移民城市里比较旺盛。广州之所以在中国互联网产业里拔得头筹,和当年广东电信那帮人很有关系。
 
  一个孵化器天奇基金的合伙人和我聊了一下,在她看来,深圳这个地方,具备中国未来硅谷的可能。它是一个移民城市,气候宜人适合思考(不要小看这点,嘿嘿),虽然这个地方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大学,但它有特别厉害的科技公司,容易培养出创业的人才。深圳注册公司相对而言手续简单,还有一点很重要:中国的纳斯达克,在深圳。——我对她的看法,基本倾向于同意。
 
  至于上海,可以说,整个内陆地区,最像香港的地方,就是上海。而香港的互联网产业,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贫瘠——其实不用指望上海成为中国硅谷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国互联网产业版图上 何以找不到上海?》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资本论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版图上 何以找不到上海?》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直接点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邮件至24595728@qq.com,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网友评论>中国互联网产业版图上 何以找不到上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资本论财经网,互联网金融第一门户保持中立

更多资本论•股票